信仰對我們很重要,所以,我們更加要警醒自己的行爲;要學像耶穌,因爲我們所傳的是主的話。
接觸福音後,我們受感動,認罪,然後上要道班,之後受洗加入教會,及後在教會與弟兄姊妹彼此相愛。看來,信主的過程中是順利的,但你認爲仍欠缺了甚麼?我認爲有一件事很少提及,很少會處理的,就是要對付罪;在我們悔改認罪後,必然是對付罪,因爲只有這行動才能使自己的信仰生活過得更美好。
如果沒有對付罪,我們只會不停地向主認罪悔改,爲何我們不去對付罪呢?至少我們減少犯相同的罪,對罪有警覺性。
現時,很多人對基督教都不會不認識,因爲資訊的膨脹,讓更多人有機會接觸基督教,而教會及基督教機構越開越多,有足夠的資源及人力來將福音傳開。但是問題就出現,人人都可以成爲基督徒,這是最理想的,不過,卻出現了很多表面化的基督徒,好像基督徒是一種潮流,即是說,對基督徒的身份看得輕了,因爲很多基督徒都不像基督徒,與平常人沒兩樣,有的比基督徒更差,這些可能只是掛了基督徒的身份而已,並沒有真正認識基督教,沒有好好受教牧的栽培,這是一件可悲的事。
80後前的人很少提及自己是基督徒,80後及或以後的人都會表示自己是基督徒。這兩種情況表示了甚麼?本人認爲80後前的人害怕自己的基督徒身份讓人知道後,被別人排擠,怕自己基督徒身份受到別人攻擊,而自己未能應付;80後及或以後的人都會樂意表示基督徒身份,因爲在他們周遭的人返教會,現時返教會是一件多元活動的事,所以,不會給別人感到返教會是呆板的印象,不怕別取笑。但他們同樣面對一個問題,就是害怕別人說他們不像基督徒,基督徒身份受到攻擊,一旦受到攻擊,他們就是軟弱,有的甚至隨波逐流,有的只會怪別人不理解,不應攻擊他們的表面,要多深入認識基督教才是。這樣又出現了一個問題,就是我們基督徒的表面或身份是很重要的,經驗所得,身份被看重或看輕都會有影響,所以,只要我們的行爲學像耶穌,心裡有主,有靈修,有返教會,這樣的信徒生活,就不易受到攻擊,就算受到攻擊,我們心裡也得安穩,因爲我們所行所做所說的都沒有虧欠。
雖然,我們的表面行不能對信仰的真實性有動搖的影響,但是不信主的人第一接觸的就是人,所以,信仰是透過人來傳開,未信的人對你的行爲表現有很高的期望,至少基督徒不是壞人,有關心、憐憫、說美好的話等等,所以,如果你是基督徒,又固定返教會,又積極傳福意,搞團契,但是當你與別人接觸交談時仍然有以往的行爲,例如說話帶有代語詞、有粗俗的身體語言、又有賭博等等行為,就會影響未信主的人,成爲別人的絆腳石,那我們不要怪別人對自己的攻擊,反而要好好的反省自己。
近年,有很多宣教活動,到外地宣教,很多人有機會接觸福音,這是一件美事。但我卻關注教會內部的群體生活,在信仰上的根基,因爲對於人來說“信”是一件易事,日後如何成長卻是一件難事,非常看重教會的取向及栽培;問題又出現,信了又離開了教會,這些人需要教會的幫助嗎?很多時,我們只想將福音快快傳開,但卻沒有想到幫助久久未返教會的人或離開教會的人,這些人同樣重要,這又關乎教會的關顧及栽培工作。
近年發現有些人說上一時說得很像基督徒,一時卻說得連普通也不會說的話來。在我的工作間,認識了一位同事差不多十年,近年才知道她很年輕時已受洗了;又有一位同事結婚時,在教堂舉行婚禮,知道這消息後才知那位同事是基督徒,這兩位都令我感到奇怪,因爲在平時的工作感覺不到他們是教徒。
說了這麼多,其實要說明甚麼呢?教會不像樣嗎?〔有教牧的管理〕缺乏了資源作栽培嗎?〔有資源搞活動及短宣〕缺乏了人材嗎?〔人材很多〕其實要說明一件事,就是我們的信仰根基,要好好札根,更重要的是,要對付罪。很少人會聽到對付罪,只聽到要認罪,很少講對付罪,是時候認真對待“對付罪”。
在基礎上,對付罪是必須的,卻又是一件不易的事,如何去對付罪呢?這又關乎教會的教導及栽培;根基打得好,對付罪就變得容易,而且,在主的愛中生活,我們要彼此相愛,相愛而不傷害,我們的罪就容易對付了。
彼此相愛的團契生活,弟兄姊妹互相支持及關心,我們就不容易被入罪,過著分別爲聖的生活,越來越像主耶穌,別人對我們的攻擊就越少,別人可能對我們有點敬重,因爲我們的裡裡外外一致的信仰可以深深打入他們的內心處,讓他們有同樣的得著,得著永生。
在茫茫的沙漠中,我們發現了水,要真心真誠的告訴別人水在哪裡,一同得著永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