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4月 19, 2025

復活節的真意,有人記得嗎?

「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中。」——《哥林多前書》15章17節

每逢復活節,英國超市貨架上便排山倒海地湧現出巧克力蛋和兔子玩偶,連不吃甜食的老闆都忍不住擺上幾個「節日氣氛」。教會外則懸起彩旗,兒童主日學預備「尋蛋遊戲」,大人們忙著安排家庭聚餐,一切看似溫馨歡樂。但問題來了:到底我們在慶祝甚麼?

在現代人的記憶中,復活節似乎等同於「假期」、「長週末」、「去旅行的好時機」;至於那位兩千年前死而復生的耶穌——唔……好像在哪本書讀過?《聖經》還是《哈利波特》?

諷刺的是,復活節本應是基督信仰的核心。耶穌被釘十架,三日後從死裡復活,這不是宗教傳說的誇飾法,而是一段震撼歷史、改寫人類命運的真實事件。對信的人而言,祂的復活,代表罪得赦免、死亡不再作王,生命有了永恆的盼望。但對不信的人呢?可能只是一個買一送一的巧克力蛋促銷季節。

今時今日,復活節已成功「去信仰化」,轉型成一個「卡娃依」的節慶。兔子成了主角,雞蛋成了焦點,十字架反倒不見了。那空墳墓不夠吸睛,倒不如一隻會跳舞的兔子來得討喜。社會的主流敘事告訴我們:「你快樂就好,信仰太沉重。」但耶穌的復活卻在問:「你的生命有方向嗎?你怕死嗎?你知道你可以不再怕嗎?」

信耶穌,若只停留在「祂教我們行善」的層次,那跟參加人生教練課程有甚麼分別?若沒有復活,基督教便只剩一堆無法實現的道德理想。

所以,復活節的真意是甚麼?是空墳墓的吶喊,是對死亡權勢的挑戰,是對你我說:「你可以重新開始。」

那麼,有人記得嗎?

或許大部分人不記得,但你可以選擇記得。即使整個世界都忙著追蛋和搶折扣,你仍可以在心中低聲說:
「主已復活,我也因祂得著新生命。」


星期五, 4月 04, 2025

活在當下,珍惜所有

「所以,不要為明天憂慮,因為明天自有明天的憂慮;一天的難處一天當就夠了。」(馬太福音 6:34)

人生如白駒過隙,歲月在不知不覺間流逝,當我們走過了人生的某個階段,回首往昔,才驚覺曾經的一切彷彿如夢似幻。年少時總覺得時光無窮無盡,未來遙遠而豐富,然而當歲月的痕跡刻上眉間,當經歷的累積化作回憶,才發現往事皆如過眼雲煙,無論是喜悅或哀愁,成就或遺憾,都已成為過去的一部分。我們不禁問自己,是否真的珍惜過?是否真的活在當下?

世人常沉溺於回憶之中,懷念青春年少的時光,懷念曾經的愛與夢,甚至沉醉於那些已無法挽回的遺憾之中。然而,過去無論多麼美好或悲傷,都已成定局。人若過度沉溺於過去,只會徒增惆悵,卻無法改變任何已發生的事實。人生真正的意義,不在於執著於逝去的光陰,而在於如何把握當下。

「活在當下」並非意味著放棄對未來的規劃,而是學會珍惜眼前的每一刻,以一種更寬容、更開放的心態去迎接每一天。很多人總以為快樂來自於某個目標的達成,來自於某個特定的時刻,卻忽略了當下的一切亦可帶來無限的美好。晨曦初露時的一抹光輝、親友間的一句關心、夜晚微風拂面的片刻寧靜,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時光,卻正是構成生命最真實的片段。

珍惜,是一種態度,是對於生命的尊重。當我們學會珍惜身邊的人與事,懂得感恩現有的一切,就不會再埋怨生命的不公平,也不會沉浸在過往的遺憾中無法自拔。每一次與家人相聚的時光,每一次與朋友的交談,每一次內心的感動,都應當被深深記住,因為我們無法預測未來的變數,更無法確保明日是否還有同樣的機會。

歲月無情,但我們可以選擇如何面對時間的流轉。我們可以選擇嘆息時光飛逝,亦可以選擇在當下找到生命的價值。當我們真正領悟到「活在當下」與「珍惜」的重要性,人生便不再只是追逐與懊悔的循環,而是每一天都充滿意義與感恩的旅程。

結語:生命的本質並非掌控時間,而是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裡活出最充實的自己。過去已成歷史,未來難以預測,唯有珍惜當下,方能無愧於心。讓我們在這一刻開始,放下過往的包袱,敞開心扉,真誠地去體驗每一分、每一秒,讓生命綻放真正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