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10月 25, 2022

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在香港生活了幾十年,突然作了一個轉變,去了外國生活,可能有人問,那麼大年紀也學人移民?又有人問,香港那麽好,為何要離開?又有人問,重新適應生活,不是很困難嗎?

聖經的傳道書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生命是一個時間的流程,生活是在其中作出變化。

人生只不過是幾十的光景,中間轉變,皆有定時。接近三十年在香港打滾,因世情變化,作了一個決定,這個決應該是重大的決定,要舉家離開自己生活多時的「家」。由小到大都希望生活能多安居樂,在香港,有份穩定的工作,有個家庭,生活就是這麽的簡單,但原來到了時候,要變,就要作出改變,不論你是否甘心過往的生活,時候到了就要轉變,轉變就要欣然接受。

如果我們明白萬務都有定時,對生活上的轉變就不會感到徬徨,反而是樂趣,是享受。幾十年光景,轉換一下環境,重新適應,認識新事物,與不同的人接觸及分享生活,這些都能夠豐富我們的生命,使自己的生命更豐盛,人生就不會白白的過了。條件許可的話,改變或轉變生活,就能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有種態度值得自己學習,接受轉變,甚至自己去轉變,生活就充滿喜樂。有朋友去了外國生活,放低了以往的教師工作,反而要作多方面的嘗試及體驗,他要去體驗生活,做自己以往沒有做過的工作,辛苦與否,都努力去嘗試及體驗,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

做人很簡單,只要明白「萬務皆有定時」,一切皆自然,樂觀接受「轉變」,沒有過不到的事情,生活就在眼前,好好享受生活吧!

看「野人老師」後感之自由自主的愉快學習

近日看完 Viu TV 的「野人老師」大結果,整套劇都算有些感動位,演員都做得不錯……如何分析這套劇在網絡上有很多人詳談,所以,本人只想談談這套劇給人們對教育的反思。
  
我不是教育專家,但我由小到大受香港教育,小朋友也受香港教育,所以,都可以分享自己對教育的看法,而「野人老師」更令我有深深的體會。

自然教育,自由自主,劇中帶出自然教育的好處,讓學生愉快學習,真正的 happy school ,但是卻遭到殺校,原因簡單,因為現代社會不接納;時代的進步,產生了競爭力,小朋友一出世就要加入競爭行列,入學後,就要由制度下的教育灌輸知識,每日都在增加,基本上,小朋友被訓練成應付社會發展的鬥士。


以前,香港的教育被喻為填鴨式,只要每日上課就有知識由老師餵養,學生都可以吸收知識,知自己只要努力就可以改變命運。現在,香港的教育我也不知被喻為甚麼,完全不知是甚麼教育,學的是甚麼?究竟,教育只是吸收知識,應付社會發展?還是學習人生道理?所以,「野人老師」這套劇有其吸引及反思,同時,反映香港根本容不下自然教育這一套,更不用談自由自主,連學習也不可自由自主,那叫甚麼教育?我相信自由自主學習的吸收能力比較強,因為自由自主會按自己的能力及興趣去選擇及學習,這樣學生會容易吸收,並發揮潛能。香港的學校也明白這一點,因為課堂以外有很多課外活動,課外活動就是自由自主的學習的例子,但是課堂的學校卻問題叢生,不知為何?

在學生時代,當時也屬填鴨式教育,但當年的學生的壓力不及現在,可能當年的競爭力沒有現在那麼嚴重,或者現在的環境較為複雜。昔日,當然環境不及現在,沒有現在那麼富裕,所以,學習環境也不及現在,當時充斥著窮小子,學校沒有太多選擇。我曾就讀過城寨裡唯一的小學,小學建於一幢八層高的樓宇裡,課室只佔四層,其餘是住宅,其實它是由外國宣教團隊進入三不管地帶建立的。當時,一個課室內有兩個級別學生,除了教育學生知識外,還幫助窮學生過生活,學生與學校及老師關係非常融洽。後來,因為城寨學校不獲政府認可,就到了黃大仙的七層公屋的天台學校就讀,後來,又去了牛頭角七層大厦的地下學校就讀。

以前的環境不及現在,但以前的學校生活比現在愉快,雖不似自然教育,但仍能自由自主學習,令學生不單吸收知識,還可以學習做人的道理,反觀現在,就算可以大學畢業,能力也不及當年一位中學畢業的學生。


我們要反思的,學習不只是吸收知識,還要學習做人道理,品格、抗逆能力何其重要,看看當下的教育所產的學生,有多少人真正愉快學習?真正能發揮潛能?自然教育學習的不單是知識,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而且是愉快學習,因此,在香港這樣的城市,不知怎樣的主事人,自然教育或愉快學習根本無可能存在或發生。

愉快學習可讓可學生有個愉快的童年,還可以將學生的個人能力、潛能發掘出來,正如「野人老師」裏面的老師知道每位學生的個性及潛能,學生也清楚,人生就有了目標,堅定地向目標進發,就不會白過了重要的童年,往後人生就會更豐盛了。

星期日, 10月 23, 2022

教會學校給我們的反思

由 Year 6 升到 Year 7 即由小六升中一,在香港要揀學校可能要揀十幾間,而且還可以自行派位,即自行向心儀學校報名及面試,而在英國,升中都可以考試,考11+,考了後,可報 Grammar school,而 Grammar school屬於 Outstanding 學校,而沒有考或不打算考Grammar school 的就要報普通學校。

而在我們這一區,篩選 Grammar school 則只有四間中學可揀,而一切手續是經 Council 報讀,結果明年才知。今日這篇文的重點是,四間學校只得一間是教會學校背景,其他都是沒有宗教關係的學校,本來以為有一間教會學校,那就很高興游說小女報讀,這些都是正常的心態,因為在香港,一般是教會學校的,給人印象總是好的,而表面上,在香港數一數二的中學都是基督教或天主教,用這樣的心態去揀學都是合理。

在英國,我們對這裡的學校不太熟悉,那怎麼辦?有聽在這裡的香港人說過中學的情況,但並不全面,那我們唯有上網搜尋有關中學資料,赫然發現,唯一的教會學校劣評如潮而一面倒,有欺凌、打架、歧視、成績差、不重視等等,很多本地居民都不建議這間中學,我們深感可惜,昨天還去過那間中學,看看其校舍,十分宏偉,表面不錯。

我們可惜的,不單因其校舍不錯,卻劣評如潮,而且心中不明白為何一間教會會出現如此惡劣的評語?可能我調查不足,未看到學校好的一面?又或者這些劣評都不是事實?不論如何,這件事令我反思,也值得大家有信仰的人反思,教會或教會學校的,都應該品格較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較好,用一般心態或正面心態,在這樣的學校都應該是較好的。

無奈事情就是這樣,是基督教教育,但卻是帶出負面的信息。處於這個世代,教會不是要發揮更好的作用嗎?我們姑且當這件事不是事實,但我們可在此事上反思信仰對人們的影響,作為教徒或教會或教會學校的,不是要保守自己的心、保守自己的行為,做得更好嗎?或是做到合格的行為嗎?有時候,我們會在想,可不要太在意這些行為或負面的信息,只要做好自己,這說法也不錯,人人都做好自己的行為,那就不會有太多問題,對嗎?的確如此,但實際上又有多少信徒真的做到合格的行為呢?又或者有多少是真正的信徒?積極的信徒?人們對信徒,對教會的要求比較高,事實如此,否則教徒教會如世人無分別,那做信徒做甚麼?

其實,我們只想做個良善的人,不論信徒與否,何況人們會信徒或教會期望高,是正常的事。但以上這件事對我來看,人們並不認為有甚麼問題,教會學校與其他學校無異,這是悲哀的,縱使別人認為小事,但對有信仰的人來說是悲哀的,因為我們無論任何情況都應該做得更好。如果,基督教教育做得好,我相信校園的惡劣環境如仇恨、欺凌、仇視、歧視、打架等等會消失。教會學校應該要做好基督教教育,那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紛爭,社會就會更和諧,作為一位世界的持分者,當然樂見世界和平呢。

教育做得好,世界會和平;基督教教育做得好,世界會更美麗。人,性本善,性本惡,不是重點,分辨善惡就是在世上的一點一滴的行為,這才是重點。


星期三, 10月 19, 2022

有感而發~再見朋友

朋友,我可能不多,或者真的不多,交心的更少。自小離鄉別井,來到繁華彈丸之地,屈在九反地帶,幸得在天父保守之所,出於污泥而不染,人人向上,為生活而上進,生活多艱苦,久遠之時的生活確與今時今日不同。

生活,如何生活才可以愉快?家財萬貫?當然有錢應該比較愉快,但是壓力相對較大。有份好工、妻子子女、車子及屋子?當然也可以生活得愉快,但是有幾愉快?生活日常物質能滿足人,但是不能一世都是用物質來滿足,這樣,內心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快樂,就如「購物狂」一樣,不停用購物這樣的行為來滿足自己內心的空虛,這是病態,人的生活態度不可能變成病態,我們希望生活愉快,重點是「有得揀」,生活有選擇才能達致愉快生活。


朋友,有得揀?無得揀?朋友不需要揀,是時間上的考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人與人之遇上,未必一定成為朋友,這一刻是朋友,下一刻未必,現在不是朋友,遲些可能會是朋友,因素組合繁多。朋友,不分遠近,縱使日日見也不及在遠方的他她。所以,朋友與家人不同,朋友我可以揀,對我而言,我沒有刻意去揀,但我有刻意去篩選對自己不利的人。

朋友,是時間上的考驗。人到中年,理應有很多朋友,或者有些「好傾得埋」的朋友,當然有一些朋友,而這就是經得起時間上的考驗。我的朋友不需多見多講,有遠在加拿大,有遠在澳洲,當然還有在香港的,真心講句,他們都是與自己有經歷的朋友,所以,不分遠近。

自小有很多朋友在身邊,經過幾十年,有些經不起時間的考驗,這些時間考驗,其實就是在過程中的變化,有些可能經歷改變,令自己思想也與之前不同,與一班原本相同理念的人也不同,似是傾向另一個思維,連朋友關係都斷裂了。不過,也可以這樣說,這是他或他們的選擇,有選擇就有快樂,所以,不應感到可惜,當然身邊人會替我感到可惜,認為自小一同長大,稱兄道弟,現就好像陌生人一樣,我則說,生活是選擇,朋友也是選擇,最緊要生活愉快。


當然,有朋友由小到大都一起,有說有笑,生活又真的更愉快,但是,我會尊重「朋友」的選擇,我反而祝福這些朋友,希望他們過得愉快,過得有意義。而一直都在的朋友,間中吹下水,關心下,應該就會更愉快。朋友,不分認識的時間長久,而是大家是否「啱傾」,之餘,又是否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年輕時的朋友,一起經歷,美好的回憶不滅,中途離隊,或分開,不應可惜,應該祝福,因為你你你曾經也是一起經歷美好回憶的朋友。

再見朋友,不是真的再見,也不是真的不會再見,而是希望再見。有一位朋友已經不能再見,這才是可惜,這位朋友,年輕時,一起經歷了很多,一起高談闊論,生離死別,基本上,人的能力有限,不能控制。這位朋友雖然已離開了我們,但曾一起過的日子,一世不會忘記。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應因政見,或因意見分歧等等而分裂,尤其是活在教會裡的人,我們合一是因為自己的宗教信仰,要互相包容及接納,而不是因政見相同而合一;政見、見解或意見全屬地上的事,教會不應因地上的事而分裂,反而要令地上的人和事合一。在教會裡的不在稱為朋友,而是弟兄姊妹,既然是弟兄姊妹,為何要分裂呢?

朋友,揀選自己的生活模式,應該尊重及祝福,無論朋友與否,良知更重要,生活失去了良知這元素,那就跟你說聲「再見朋友」了。

星期日, 10月 16, 2022

電子貨幣的盛行

在香港,很多人都用八達通付款,非常盛行,可以付款搭車、超級市場購物、各大商店、百貨公司、餐廳、士多等等,非常方便,除了八達通,還有其他電子貨幣,例如各銀行的信用咭、扣賬咭、Payme、BOC Pay、Alipay等等;香港的電子貨幣種類繁多,似是盛行。

但當我仍在香港的時候,還會去 ATM 機取現鈔來用,而且仍有一定數量的市民像我一樣,間中使用現金,這是代表了電子貨幣並未真正在香港盛行,我認為政府不派現鈔給市民消費,而將消費券放入指定的電子貨幣,也就是想推高電子貨幣的使用率,但現實並未成功。

成功的例子可能在英國,我到了英國之後,需要買必需品,付款的貨幣不是現鈔,而是非常盛行的 Debit card 。這裡的人大多數都使用,無論在超級市場、便利店、餐廳、學校、美食車,甚至街頭賣東西的檔仔都會接受 Debit card ,基本上,Debit card 流行的程度大過香港的電子貨幣,我很少見到市民使用現金,我自己也沒有使用,但亦會在銀行提取少量現金,以防使用,另一用法是在超級市場使用購物車時要暫用一鎊才可解鎖使用。

因為疫情大流行,致使英國人使用電子貨幣的程度非常高,除了使用 Debit card 在商店超市使用外,其另一樣更為流行的,就上網上購物 online shopping ;網上購物可使用信用咭外,就是 Debit card ,所以 Debit card 盛行的程度非常之高。這裡的 online shopping 最大的網店就是 Amazon ,購物非常方便,貨物種類超外,價錢亦算合理,更重要的,就是有一個月退貨保障,我也退過幾次,當然是有需要才退,不過它的服務又真是非常方便。除了 Amazon 外,其他很多超市都有 online shopping 送貨服務,連藥都可以送貨,真的全電子化,只要有部電話就可完成交易。

電子貨幣的流通,是多方面的配合,至少是商舖配合,設備要完善,我眼見他們只需一部小型裝置,就可以做到,其實,香港的商舖或菜檔都有這樣的裝置,但都不及英國流行,難道是人?是人的接受程度?而且英國申請一張 Debit card 也可以全程網上完成,非常簡單,但香港卻未能普及。

如果,要一個地方進步,最緊要的是人,人要接受新事物,人要不斷進步,政府更要作出各樣的配套,或者提供有利的環境,做就人的進步。一個地方進,就是這個地方的人生活得方便,以及自由,這些都應該是一個有責任的政府的所作所為。


星期六, 10月 15, 2022

失去健康,可以是甚麼都會失去!

還記得香港小學五年級的常識書,教導學生吸煙真的會危害健康,有死亡的風險。吸煙引致心臟病、肺癌、咽喉癌、心血管疾病等等,吸煙那麼的高風險,為何仍有這麼多人吸煙?而且吸煙年齡也年輕化。

不論在哪個國家,在香港也好,在英國也好,總會見到很多人吸煙,而且非常年輕。很久以前,在香港自己曾住的地方的一個垃圾桶,就在這裡,有三四個人圍住垃圾桶,各不認識,齊齊在吸煙,似在打邊爐,圍住垃圾桶打邊爐,你話可笑嗎?吸煙真的能滿足到你嗎?還是當時天氣太凍,要吸煙取暖嗎?

今時今日,身在英國,不時見到吸煙的市民,不論男女,不論老少,在街上,吸煙的人甚麼類型都有,有少男少女如學生,也有長者、亦有老師、家庭主婦等等。我所看見的,他們吸煙不當甚麼一回事,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當然,吸煙是個人選擇,健康也是個人選擇,但是我認為既然吸煙是有害的,為何仍要吸下去傷害自己呢?

有時候,看見很多 College 的學生吸完煙後才入學校,有時甚至每日中午吃完午餐後,到學校的花園裡吸煙,難道飯後一支煙,快活過神仙?問題來了,吸煙年輕化,學生也趕著吸煙,吸煙人數不少。其實,吸煙也會影響儀容,不明白為何年輕貌美的少女也會隨意拿出香煙來吸食,難道吸煙真的表示自己長大了嗎?還是受同輩影響?吸煙也有一定的金錢支出,有些學生有 free meal,是政府資助的,既然因為他們是低收入,是窮困的人,為何仍要拿錢出來買煙?情況似乎不理想。

我經常問自己的小朋友,日後會不會吸煙?她們都回答不會;會不會受朋友影響而吸煙,答也不會,但願日後不會,因為我們深明吸煙的壞處,所以,我們會教導小朋友不要吸煙,做個健康快樂的人,有健康就有快樂,健康真的很重要。

最後,一個自由的社會,個人選擇重要,因此,吸煙是個人選擇,健康也是個人選擇,不過,健康是享受生活的基礎,失去健康,可以是甚麼都會失去。對我個人而言,根本無必要吸煙,既健康又可以節省金錢。

星期四, 10月 13, 2022

有感而發~美少女講粗口

有一次,發現小女電話Whatsapp group 入面有位同學留下英文粗口,正是那位同樣移英的同學仔,哈!哈!果然很快學懂大眾都曉得的粗口。

的確,粗口易學易講,講粗口很多人都會,不用在街上,上 YouTube 看看所謂網紅們,粗口橫飛,同樣多人收看。講粗口無問題,對我來說不是甚麼嚴重問題,但要顧及自己的身份及場合,過往經歷,看到不少教會的信徒也會粗言穢語,甚至聽過有些傳道人也會講粗言穢言。而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無需要以粗口溝通,根本無必要夾雜粗口,反而破壞了整個交談氣氛。

有些人講慣了粗口,在工作上的溝通都會自然講起粗口來,記得某地有個紀律部隊高層開記者會,突然講了一個字的粗口,整個環境都非常尷尬,連帶他的同事都感到尷尬,有些在偷笑,就此事看來,正正是「面就人哋畀,假就自己丢。」簡直無文化。

某年,我在茶餐廳工作的日子,入面的前輩,每字每句都是粗口,非常難理解,需要時間去化解,試想像,十個字的句子,每個字後都是粗口字,即是一半粗口,一半正常字,跟他們打交道,真是不要太認真。我曾經問過一位前輩,為何一開口第一句就是粗口問候別人?這位阿叔道出真相,「講左先唔會蝕底」一句就知佢哋怕~蝕底。原來他們怕蝕底,不講粗口就會蝕底?我覺得講粗口多可能要去做言語治療呢!一句入面夾雜太多粗口,不單令人感到難以明白,更令人覺得無禮貌及無文化,說話清新不是令人更舒服嗎?當然不是要你說得美麗動人,但也不需句句先問候他人母親。

以前,自己讀書的中學是男校,同學們說的句句也夾雜粗口,其實,那個時期的學生的說話中也是句句夾雜英文,兩者同時存在,同時在一間男校,而我並沒有選擇講粗口,因為講粗口代表你不尊重受聽者。曾經我的哥哥講過一句粗口,我只對他說了一句「做乜講粗口」,此後,再沒有聽佢講過粗口,我相信他是不再講粗口,而不是不在我面前講,因為他是一位基督徒。
有日,在街上,聽到幾位美少女的對話,句句夾雜粗口,難道粗口會令美少女更加美麗動人?還是說了粗口代表自己更加成熟?還是只是日常的用語?

星期三, 10月 05, 2022

人生無常

人生無常,嘆番杯先。每日都有無數事件發生,有幸有不幸,幸的導彈不會落在民居,不幸的又在試射挑釁。生活充滿挑戰,眼光不需放得太大,就在自身,應該如何面對?思考人生的道路如何,才會過如何的生活。


今日在自己住的屋苑向左走,到附近的 Riverside cafe ,坐低,坐在角落,嘆番杯咖啡,望向門外,看著小朋友在玩車,看著人們出出入入,聽著自己不太熟悉的語言,喝咖啡,與太太享受一刻的生活,寫意自在,一刻,時間不多,但珍貴。

人生無常,也無力,因為世事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人的能力有限,無力改變,你不能阻上戰爭,不能阻止試射導彈,也不能阻止別人做一些「衰嘢」,其實,人的能力真的非常小,但是,當一個一個人的力量加起來就能改變世界。當然,要去改變世界,我沒有這麼偉大的理想,我只想平平淡淡的過生活。

就是人生無常,就要好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自己想過的生活又是怎樣的生活?很簡單,就是自己過得安樂,不論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自己過得安樂舒服就可以,即使在壓力大的城市如香港,只要自己喜歡的就可以,簡單來說,即是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不受別人限制,如果有人喜歡受壓環境,喜歡受監控,也可以過他們自己喜歡的生活。這個講法很簡單,不需太多顧慮,因為人是自主獨立的。

今日不知明日事,況且,我們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每分每秒都有變數,何不處之泰然來面對?人生無常,樂於當下,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