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融合教育是這樣的嗎?
根據現行融合教育的機制,每名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SEN)都有津貼,用於支援那些學生,那麼,學校因 SEN 而獲得的資助,理論上應該投放於那些學生身上,外購課程或增加資源老師等等,都應該用來幫助 SEN,因為政府覺得這些學生為學校帶負擔,所以會提供培訓、協助及津貼,以減輕學校。
但是,據筆者所知,實情不是這樣,幾乎或者所有學校所獲得的資助並不是全數用於這些學生,有些資助會了去幫助其他學生。其實,這些 SEN 學生所得的資助並不足夠,如果還要被抽部分去幫助其他學生,這些 SEN 學生所得的有多些了?如果學校提供足夠資源給 SEN,家長不介意多出的轉移至其他學生。可惜,對 SEN 的支援及計劃十分不足,在不足的情況下,還要攤分資源,這真是說不過去。
另外,學校獲資源或津贴,如何使用?家長完全不知,沒有透明度,你可能會說學校如何使用不需公開,對,但是 SEN 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小朋友支援不足,小組也不足,調適也當等等,那麽就會想起政府給 SEN 學生的津貼去了哪?為何一點點的幫助也沒有?
學校的支援或幫助往往與家長的期望有明顯落差,而且幾乎沒有減少落差的可能,即是學校有學校的做法,家長有家長的期望,教育局更只是門外看,提供資源、津貼及指引就了事,之後如何做就被看似「話之你」。
所以,筆者認為在津貼學校上,教育局需要監管學校如何使用,或者學校有點良心,盡力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因為他們都是你的學生,他們天生已有不足,你還要取去他們的需要嗎?教育是這樣的嗎?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