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8月 27, 2022

政策正確的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需要 Special Education Need 簡稱 SEN ,在這個國家裡,支援這些學生資源充足,政策良好,對 SEN 非常照顧,暫時看不見歧視。

我在香港的時候,研究有關 SEN 的情況超過十年,在我的看法,香港不及其他國家或地區,不及台灣、英國等地,因為香港的處理手法絕對不合格,因為由資源下放去學校的時候,任由學校決定如何做法,而學校最大的就是校長,若然校長的做法或對這方面認識不足,又或者根本只想提升學校地位,對 SEN 的照顧就是得過且過,所得到的資源分配就很容易錯配,完全對 SEN 無助。

香港的 SENCO 水準可能不及英國,或者受限於學校政策,而不是因應 SEN 的需求而去做,所以 SENCO 形同虛設,尤其在中學的做法,完全看不到有甚麼支援。而在英國,給我的感覺是除了 SENCO 外,整間學校的教職員都很重視 SEN,所以,基本上教職員的態度非常重要。其實,這裡的做法非常全面,非常重視,因為人人平等,並不是在香港要死去活來般才爭取到一丁點支援,只是一丁點而已,但學校每年學期尾都會有份報告,一年來做過甚麼支援,我一看之下,十項只有一項真正做過的,或者我所知的只有一項,所以,香港的特殊教育真的很特殊,特殊在無做過當有做,然後向教育局及家長交待。

英國可能整體上做得全面,或者這裡的歧視政策做得好,加上,持份者對 SEN 的認為較多及尊重,因此,感覺良好。英國這邊的做法不是 SEN 而是 SEND (SEND means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 Disabilities)加多一項照顧。在找學校時,學校的網頁都會顯示有關 SEND 的照顧,每間學校都會有一位 SENCO 負責統籌。另外,亦有一些特殊學校,但這些並不似香港的特殊學校,例如有一間特殊學校專收 ASD 及學習困難的學生,集中照顧這類型學生,當然要做一系列的評估才可以進入這些學校,得到的照顧絕對比香港好,因為這裡的教育政策比較好。

我相信英國的教育政策做得好,SEN 才有希望,但縱使政策正確,但執行上都要配合才有效,所以,一個政策有良好的結果,皆因執行政策的人做得好,但如何令到執行的人做得好?其實很簡單,就是對這方面有充分的認知,有充分的認知就是有好的教育,又是一環扣一環的結果,最後,只要各人認真對待,成件事都變得有希望。

我不是專家,我只知道好的教育政策對學生絕對有幫助,英國做得到,因為這裡願意投放資源,政策正確,執行政策的人配合,減少歧視,人人平等。


星期一, 8月 15, 2022

有感而發~八月十五日

這個日子對我很重要,是工作紀念日,不過,到了今天已成為過去,今日應該走到第廿八個年頭,可惜捱不過,工作紀念日變成哀悼日,很遺憾未能做到退休。

每年八月十五,西曆八月十五日,我都會好好記住自己第一日出來工作的狀況,我會一世記住,因為這樣可以給自己一顆動力。其實,我對這份工作很熱愛及忠誠,我期待自己有更好的成就,好可惜,原來能力不及人士關係,或者我不太喜歡 Social, 更不會「打牌」「畀着數」,所以我的機會就失去了,或者我的際遇不夠好,或者這機構靠人士關係多過專業資格,又或者這樣說我遇着不該遇的管理層。所以,一直的失敗,不應怪在自己身上,因為你已很努力,能力比人強,上位的卻不是你,對你是一種侮辱。無錯,我的舊公司就是這樣,你身上有多張專業資格,也不及那個考試不合格,更不及沒有甚麼資格。生存都要看際遇?靠關係?只不過是我太信任這班不夠班的管理層。曾經相信舊公司在香港可以與業內龍頭爭一日之長短,可惜倒行逆施,管理層管理不善,其實是「不夠班」,難怪做事都那麽不濟了。

  
我不是一位 Super Dad,我也想成為一位 Super Dad,給家人豐盛的生活,可惜,我職位低,賺錢不及別人多,沒有大屋住,沒有車子代步,也不是商人,沒能力活躍在商人圈子裡,希望他們只是買賣的商人,而不是周圍去傷害人的傷人,不過商人又好,傷人也好,他們為的只是自己利益,最終只是錢,究竟生活只是為了錢,甚麼原則都放棄?信仰在哪裡?各自表述的信仰?價值只困在錢裡?我窮,所以做不到  Super Dad,只是一個小市民,而我這個小市民又追求甚麼?追求大屋?名車?小市民又怎會有這樣的能力?究竟,我們所做的只是享受各式各樣不能自行選擇的生活?可以受各樣的限制嗎?甘願埋沒良心?甘願放棄公義或視而不見?眼見很多人都變成一個甘願受限制的商人,亦見在宗教界活躍的人放棄了真正的公義,或者坐視不理。

我只是一位普通小市民,我只能帶家人遠走高飛,尋找自由的國度,生活不就是要自由嗎?當然,自由不等於可以任意妄為,自由是有「選擇」的自由。八月十五的月亮特別圓,現在,晚晚都可以站在露台上看月亮,每日都看大自然的變化,深深感受自由的空氣是多麽的珍貴,「自由」不應受限制生活,更不應配合不義的事而行。

  
八月十五,日子過得很快,離職後,八月十五也應該隨後不作任何記念,讓自忘記過去,努力將來,自由而活,活得自由,生活愉快。我是一個擁護自由、堅持原則,對不義之事不妥協的人。
  

星期四, 8月 11, 2022

跑步、寫文、攝影,生活寫意?

近來,為了身體好,多做些運動,而維園又在附近,真是最佳的時候,每天早上去跑了。跑步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在過程中思考日常生活,甚至思考人生道理。我個人本身喜歡思考,個腦要動動,就不至於成為呆子。

  
寫文章,我一直以來都有寫,應該大概都寫了十多年,甚麽令我堅持寫下去?而且又不是甚麼受歡迎文章,為何仍要寫下去?其實,我喜歡用文字去表達自己,並不介意讀者人數,寫文章是我的喜好,寫文章的時候,可以令自己思維清晰,也可以明辯是非。

我最喜歡用文字去表達自己的見解,可以表達自己代表有自由,如果我連寫幾句表達自己也不能夠,還有自由嗎?仍能給我寫文去表達,即代表我仍然有自由,自由對人類很重要,不單單對我而言,所以,人類應該好好珍惜這樣的自由。

  
我知道我的寫作不是太好,但有人講過,只要你肯寫,你會越寫越好。有些人會覺得很難找題去寫,的確是,一般人要找題去寫文章的確有困難,受過訓練或一些讀文學、記者等等出身的人就較容易,但是,正正我們是一般人,一般人最佳的題材是生活,一般生活也可以是文章的題材,所以,我們這類不是大作文大文豪,就在生活裡找題材了。

另一樣我喜歡做的事是「攝影」,或者叫做「影相」。我的第一部相機大概三十年前擁有,我影相影了三十多年,也算是資深攝影師,其實,我只是業餘。我喜歡影相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將最美的一刻留下來,所以,影相是將光影與時間的結合,簡單講是把最美的一刻,而這一刻就是時間,而美就是光影,影相按制就是捕足光影停留在時間內,每影一張相就是捕足最美的一刻,當然,未必每一張都能拍得美,但是每一張相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另一種美。

  
攝影,除了要捕足最美一刻,就是把生活記錄下來,讓人重温,回憶過去,有過去才有將來,看見過去,才會珍惜當下,所以,攝影真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不過,要拍得精彩及專業,真的要下苦工,是需要努力學習及練習,就如人生一樣,需要終身學習。

跑步、寫文、攝影讓自己生活得自由自在,因為這些都是自己喜歡的,是自己揀選的,要感恩,要珍惜。
  

星期三, 8月 10, 2022

有感而發~朋友篇

小時候,返教會認識了很多朋友,我們一起長大,關係甚好,稱兄道弟,非常開心。日子久了,長大了,有自己的工作,以及成家立室,大家都在努力工作,努照顧家庭,活在自己周圍的朋友圈,而自小一起成長的朋友就日子越久,關係就越走。

朋友二字,有多重要?有多重視?人人不同。人越大,經歷越多,價值觀都有所不同,有些大家小時候相同的價值觀都不同了,我明白,人的觀念或想法隨著年紀、經歷而改變,這是正常的,但我認為無論怎變,我們的核心價值都不應改變,可能有人問,誰的核心價值才是真正的核心價值?問得好,如果有信仰,核心價值應該以聖經為本。另一講法,核心價值其實就是基於事實,不能將事情扭曲。

朋友與朋友之間有很多話題,「啱傾的就傾」所以,當大家「唔啱傾」話題沒了,朋友都沒了。做朋友又要講求性格,一大班朋友總有些性格不相同,有些人會接納不同的人,有些人卻相反,只會有幾個要好的朋友。對我而言,我比較開放,接納較多不同性格的朋友,所以,到了現在,我雖然朋友不多,但層面卻廣。


這幾十年來,朋友流失並不算多,但可惜的是,流失了一些以往稱兄道弟的朋友,以往經常一起飲飲食食,「乜都傾餐飽」,現在卻像消失了,可能大家生活背景不同,接觸的人不同,思想上都有改變,導致大家不多往來,可惜可惜。

更因一場社會運動,將一班朋友分裂了,甚麼令我們分裂?政見?價值觀?或者大家對自由的看法不一樣了。直接講句「已經唔啱傾」令到「朋友都冇得做」。其實,我又不介意「朋友都冇得做」,我崇尚自由,自由是有得選擇,你選擇不跟我做朋友,沒所謂,我尊重,但我的選擇也要被尊重。

朋友,政見不合不緊要,緊要的是尊重與選擇。當然,我仍希望識於小時候的朋友可以一世都係朋友。到目前,我很高興我的小學同學仍然有你們;中學同學雖然得幾個,而且不多見,但我深感榮幸有你們;教會的朋友,我們稱為弟兄姊妹,深感可惜,竟然有不同的價值觀,不能一世朋友,但我會等著你來再交往。


小時候,看似只受父母的限制,而長大後,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所以,當長大後,你會往往想念從前,因為「從前」大家關係很好,只有理想,沒有煩惱。

星期日, 8月 07, 2022

一個月後的心情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月就此過去,來到英國習慣了嗎?其實,仍然在努力去習慣英國的生活,因為畢竟是兩種不同的文化,要融合是需要時間的。

一個月過去,究竟心情如何?暫時來說都算OK,意思即是適應尚算可以,暫未有思鄉之感。來到英國之後,有很大不同,首先是飲食方面,這裡中餐只得一間,港式茶餐廳一間也沒有,所以出街吃飯,基本上是要吃西餐,我們所講的西餐正正是本地人的正餐,意粉、Pizza日日吃是常事。我們也很努力去適應,或者我們也會喜歡吃意粉及薄餅。

每晚煮飯的時候都會盡量煮回在香港時吃的美食,讓自己保留香港的味道,講到美食,香港始終是美食天堂,我們間中或會掛念或想起「星洲炒米」、「椒鹽豬扒飯」、「咖哩豬扒飯」、「咖哩吉列豬扒飯」、「馬來西亞炒貴刁」、「生炒骨飯」、「海鮮會飯」、「焗豬扒飯」、「餐蛋出前一丁」及「叉燒飯」等等,我們都好想吃,但是已經很難吃到,就算在英國可以吃到,味道始終不及香港的味道。

 除了美食,香港的人和事,我們也會想念,間中都會想起自己離港前的居住環境,會回憶以前的生活,不過,在英國生活,因為為天氣比香港好,香港每年夏天一出街回來總會身水身汗,但這裡就沒有這情況,這個夏天過得比往年好,但心裡仍會掛念香港的情況,但不至於思鄉之感。

朋友,我們不多,而且在香港時也沒有經常見面聊天,反而人在英國這段期間,找了多位朋友視像聊天,傾的時間可能比以往還要多,世事往往如此,近就不相往還,遠就珍而重之,人的確奇怪也。

可能暫時來說,英國的生活自由自在,對比香港似每日在鬥爭,與甚麼鬥爭?鬥爭甚麼?甚麼都好,只是看見香港越未越困難,所以,希望香港的朋友「撐住」,終有日會見到黎明。(記住見到黎明要Say 個 Hi 呀)

現在的感覺似自己生活穩定,而香港就活在痛苦中,每日都在受苦,壓力非常之大,又似自己想做的不能做,人生似乎跌落深谷,完全無法逃出,困在籠裡,自由自在的生活,不知何日來。我們對自己深愛的香港淪落至此,深感惋惜。原來,當你抽離來看一個地方或一些事情,如現在離開香港,到了英國,對比生活,回頭一看,你會替香港流淚。

希望在此地努力生活,享受生活,否則,白白浪費移英的努力及心機。自由,其實不應去爭取,而是人類基本的權利,為何仍然「fight for freedom 」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