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8月 27, 2022

政策正確的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需要 Special Education Need 簡稱 SEN ,在這個國家裡,支援這些學生資源充足,政策良好,對 SEN 非常照顧,暫時看不見歧視。

我在香港的時候,研究有關 SEN 的情況超過十年,在我的看法,香港不及其他國家或地區,不及台灣、英國等地,因為香港的處理手法絕對不合格,因為由資源下放去學校的時候,任由學校決定如何做法,而學校最大的就是校長,若然校長的做法或對這方面認識不足,又或者根本只想提升學校地位,對 SEN 的照顧就是得過且過,所得到的資源分配就很容易錯配,完全對 SEN 無助。

香港的 SENCO 水準可能不及英國,或者受限於學校政策,而不是因應 SEN 的需求而去做,所以 SENCO 形同虛設,尤其在中學的做法,完全看不到有甚麼支援。而在英國,給我的感覺是除了 SENCO 外,整間學校的教職員都很重視 SEN,所以,基本上教職員的態度非常重要。其實,這裡的做法非常全面,非常重視,因為人人平等,並不是在香港要死去活來般才爭取到一丁點支援,只是一丁點而已,但學校每年學期尾都會有份報告,一年來做過甚麼支援,我一看之下,十項只有一項真正做過的,或者我所知的只有一項,所以,香港的特殊教育真的很特殊,特殊在無做過當有做,然後向教育局及家長交待。

英國可能整體上做得全面,或者這裡的歧視政策做得好,加上,持份者對 SEN 的認為較多及尊重,因此,感覺良好。英國這邊的做法不是 SEN 而是 SEND (SEND means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 Disabilities)加多一項照顧。在找學校時,學校的網頁都會顯示有關 SEND 的照顧,每間學校都會有一位 SENCO 負責統籌。另外,亦有一些特殊學校,但這些並不似香港的特殊學校,例如有一間特殊學校專收 ASD 及學習困難的學生,集中照顧這類型學生,當然要做一系列的評估才可以進入這些學校,得到的照顧絕對比香港好,因為這裡的教育政策比較好。

我相信英國的教育政策做得好,SEN 才有希望,但縱使政策正確,但執行上都要配合才有效,所以,一個政策有良好的結果,皆因執行政策的人做得好,但如何令到執行的人做得好?其實很簡單,就是對這方面有充分的認知,有充分的認知就是有好的教育,又是一環扣一環的結果,最後,只要各人認真對待,成件事都變得有希望。

我不是專家,我只知道好的教育政策對學生絕對有幫助,英國做得到,因為這裡願意投放資源,政策正確,執行政策的人配合,減少歧視,人人平等。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