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四, 11月 24, 2022

人生如戲也如一場球賽

今屆世界杯跟過往有點不同,就是在冬天舉行,地點在卡塔爾,氣氛會否不及夏天?反而是受疫情的影響較大,有一定的限制,尤其是某些國家及城市,不過,始終是四年一度的國際盛事,都是受歡迎的體壇盛事,連我這些不太熱衷足球的都會追看。

我的愛隊德國隊,今屆當然會亮相,是四屆世界杯冠軍的隊伍,實力毋庸置疑。我由中學時期已開始支持這隊球隊,欣賞他們有腳法、有組織,每屆世界杯都有機會爭取冠軍,每次看他們踢球的時候都會見到他們的腳下功夫了得,但是,為何今屆小組賽第一場就輸給亞洲球隊日本隊?

日本足球隊是亞洲勁旅,是區內數一數二的球隊,與南韓隊齊名,經常都見到這兩支亞洲勁旅入圍世界杯決賽周,實力是肯定的。他們的水準越來越高,我相信是因為隊中有多名球到歐洲踢波,因而提升了他們的能力,但始終與歐洲勁旅四屆世界杯冠軍有段距離,究竟在這屆世界杯的小組賽能夠反勝德國隊二比一?

亞洲足球與世界級足球的實力差距越來越近,我不是專家,不作分析,只是分享我覺得這埸比賽的看法;上半場德國隊射入一球領先,下半場日本隊連入兩球反勝,一支四屆冠軍就此輸了,明顯不是輸在實力,而是信心,他們腳法了得,但是總是射不入,失去了王者風範,反而日本隊沒有因為上半場失一球而放棄,他們繼續努力,只要球證一日未吹完場,一日都有機會,球賽未結束,仍有機會,賽果仍然可以改寫,只要不放棄,就可以反勝。

人生也如此,一日未死,機會仍然有。人生不會一直失敗下去,到了時候,就可以反勝,只要努力做好自己,提升實力,一定有機會,機會不是要等人施捨,而是向人顯現王者風範,不怕輸,不放棄,你就會明白人生如戲,也如一場球賽,如德國隊對日本隊一樣,「波喺圓嘅,咩都有可能」。

實力重要,決心更重要,人生過程有種種困難,不放棄,有決心,勝利就在完場,日本隊給了我們一個好好的榜樣。


星期三, 11月 16, 2022

站在城寨的天台上看世界~一切都虛空

城寨、九龍城寨,只要上 Google 搜尋下就會知道城寨的歷史,知道城寨這名字如何惡名昭彰,知道為何城寨是一個三不管的地方,這些在現今科技發達的年代,很容易知道,不用筆者多說。

城寨、罪惡之城、黑暗之城 Dark of City,甚麼名字,城寨在人類歷史的洪流中也佔一席位,人類不會忘記有這個曾經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不過,無論如何惡名昭彰、如何知名,好與壞,都會成為歷史,已過去的。虛空的虛空,一切都虛空。

我的童年在城寨渡過,別人說的是城寨的歷史及演變,而我說的是城寨小故事,以第一身來說故事。城寨,因為環境及獨特的建築群,令世人深刻難忘,而一入城寨內,陰暗無光,不見天日,縱橫交錯的水管,灑下的水像下雨一樣,但這是一場永不停止的雨水。

不見天日,小朋友或者城寨人如何渡過每一天?因為這裡住的都是基層,父母要外出打工,小朋友自己照顧自己。寨內好去處不多,寨外可能要花費,我這等人就最喜歡走上天台,站在城寨的天台上看風景,一上到天台,就可以飽覽整個九龍半島及港島北部,美麗的風景盡入眼簾。其實,當時小朋友喜歡上天台玩,主要是因為可以在天台上走來走去,由這個天台走到另一個天台,可以由天台去揾朋友玩,又可以在天台上做功課。當你在跨過一個一個的天台時,你會感到莫名的興奮。

除了在天台上跳來跳去外,我會走到城寨的邊緣位置,站在這裡,遠望對岸,並呼吸新鮮的空氣,天台上的空氣總比寨內的空氣好。在天台上跳來跳去,不受如寨內的限制,看見嗎?是自由呀!我不受限地自由自在的走來走去,自由是何等的寶貴!城寨建築群獨特,樓與樓之間並排而立,高矮相約,所以,在天台上一個又一個的跨過,好玩非常,是我們這等人童年的玩意,是美好的回憶。

講起回憶,有兩件得意有趣的事,幾十年後的今天仍然記住,日出日落不停止,不回流,但記憶可以長流;其中一件事,是當大雨過後,或者打風過後,天台總會積起淺水,如一個大大的長方形淺水池,我們會有甚麼玩意,就是上天台放龜,讓龜龜也出來活動下,又真是挺得意。另一件事,就是有一天的黃昏時分,幾兄弟上天台看風景,突然有不知流星還是隕石的物體劃過天空,看得幾兄弟也很興奮。

雖然當年的生活困苦,但總是生活自由,沒有太多限制,就算限制,都只是環境上的限制,寨內衞生環境惡劣是其中一樣,除此外,生活總是過得開心,因為當時仍過得自由自在,只不過要努力工作及讀書,人人都為生活而努力,根本沒有想過一直存在的自由會有一日失去。城寨限制了生活,都只是衞生環境差,只要努力,有一日必定可以離開城寨,過更好的生活,但城寨沒有限制人的思想自由,只要你有能力,你在城寨做甚麼都可以。城寨似一座大監獄?表面上似,但住在裏面的城寨人,我認為他們都應該感恩,因為世界遺棄人的,城寨可以收留他們,還過得自由自在。站在城寨的天台上看香港,香港是充滿希望與機遇的城市,城寨人努力工作,小朋友努力讀書,希望將來可以改變生活,過得更好。

富人、窮人,生活都是一樣,食物及空氣不可缺,自由更不可缺。我認為人過得怎樣,時間一過,過去的也無意義,將來的,不會知道,只有活在當下,才有意義。幾十年過去,城寨也不見了,成為歷史,存留記憶,好與壞也不重要,也會被忘記。世上的事,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一切皆空,又何須在乎?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聖經》傳道書一章二節。


星期二, 11月 08, 2022

我的班只有二十一人

一位小六學生在社交媒體出 post 寫道「我的班只有二十一人」,意思即是由原本超過二十一人,現在只剩下二十一人,似乎有點感慨,道出以往有很多同學一起上課,到如今,不同了,少了很多同學。

這是小女離港前就讀的一間小學的同學寫的,這間小學位港島半山區,是一間傳統名校,有很多家長渴望小朋友入讀,而且有直屬中學校。收生及升中的前況因這一兩年的變化而變得容易,過往競爭激烈,無論小一或中一都非常大競爭。

一句「我的班只有二十一人」反映了甚麼?就是近年來的移民情況,移民的人非常多,來計一計,一班只得二十一人,其實,這類學校一班平均有三十三人,而且一級有五班,合共一百六十五名畢業生,而現在剩下一班得二十一人來計算五班,合共一百零五人,平均每班走了十一人,根據過往由小學直升中學的收生人數是約一百一十人,即是過往或一直以來,中學收小學人數是一百一十人,只要小學名次排名全級一百一十名前,就必入中學,到了現在情況,全級人數一百零五人,基本上,現在的全級小六生全部直升中學,可喜?定可悲?可能會有些同學讀得較辛苦,因為能力不夠的也可以直升。

每班走了十一人,都算嚴重,反映香港的教育有問題?或者走的人已難接受香港的教育,要離開,找尋合適的教育。走的家庭多元化,有中產的,有專業人士的,普通家庭的都有,一間出名而且多中產及專業人士的學校,有這麼嚴重的退學潮,為何當局或當權者不反省?不檢討?還是有心無力去挽救?其實,離合應順其自然,人有選擇權,但是,我好肯定是因為環境轉變才令人離開,就算持分者不接受這說法,也改變不到這事實。

一個地方改變了,而且改的不是好,你認為這地方還值得留下來嗎?留與走是個人選擇,但作為父母的,選擇好的環境是正常的事,因此,幾不捨得,很多父母為了小朋友,遠走他地。一個地方突然走了這麽多人,沒有問題嗎?我理解有些朋友很愛自己的地,緊持留下,建設此地,其實,走的人也很愛,只不過此地變得難以容納這些人,在此生活完全失去自己的自由。

生活是選擇,快樂決於人。


星期四, 11月 03, 2022

失去愉快的學習,你都有責!

自己做學生的時代,最愉快的日子應該是小學時,雖然自己就讀的小學是窮苦大眾的小學,但卻是愉快的,在我印象中是愉快的,壓力不大,學習沒有太大障礙,學校亦沒有給學生大量功課及課外練習。

升上中學,因為要應付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因此壓力開始呈現。在學校裡面,除了玩,同學門也會著緊自己的學業,因為他們要向自己的父母交代,還要應付人生中最重要的公開試「中學會考」,當時為了應付中學會考,很多同學都會補習,或去自修室温習,總之就是要取得好成績。


幾十年過去,自己也不必為公開試而煩惱,不必給自己太大壓力,但是,到了自己小朋友這一代,教育及學習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首先,教育制度出現問題,甚麼問題?是根本性問題,過份重視成績,小朋友自小就開始默書測驗及考試,在街上看見不少學生也拿著書本温習,整過教育都在互相比拼成績,根本沒有愉快學習的可能。學生由小到大都沒有自主學習,只學懂如何努力去追趕成績,在這種學習環境,那又學到人生的道理,又怎會知道德知體群美善?

現在的教育制度或學習模式完全走樣,根本就不知「想點」,學生及家長追趕得很辛苦,學生那會愉快學習?另外,學習環境也有不同,家長渴望自己小朋友出類拔萃,於是,除了上學,放學後或星期六日就會去學東學西,每人都學兩三樣,鬥多鬥勁,星期一至七都是繁忙兒童,每日都要應付沉重的功課,到星期六日又要趕幾埸去學東西,小朋友根本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那又怎樣發揮自己的潛能?根本這樣的環境,只會迫死學生,或者學生會變成一部學習機器,機器根本不需愉快學習,但小朋友是活生生的人,是需要自由自主地學習。


現在學習環境複雜,學生沒有愉快學習,只有在壓力過大的環境下成長。做成這局面,有多方面的責任,教育制度不用多說,首要的就是它,其次是家長,香港的家長人人望子成龍,出類拔萃,所以,盡自己畢生努力去催谷自己的小朋友,盡量要求他們學更多的才藝,認為這是對他們將來是好的。另外一種人,就是為了生意,迎合家長的需求,製造不同課程,鼓吹學習不同技能或技巧,可以提升能力,抓住家長心態,製造更多表演機會給小朋友,賺取更多的金錢,家長與這類人簡直就是合謀製造惡劣的學習環境,只有不停惡鬥,表面上是爭取機會,是上進的表現,實際上是破壞學習環境,間接或直接令小朋友失去愉快學習。

當然,也有人喜歡在壓力過大的環境中學習,一個怎樣的學習環境是個人選擇,這是自由,但愉快嗎?愉快的就是那些為了賺家長錢的人或機構,他們利用家長心理,製造出不同而目的一樣的課程,把家長的錢賺到盡,舉例,有間舞蹈學校,在起初,幾乎任何人參加的他們的課程都有演出機會,但後來,機會就需要額外交學費上甚麼精英班才有機會表演,當表演機會來時,又要再付款,因為表演需要練習,所以要加堂,加堂是要付出,所以,要在這學校有機會表演,不難,只要你有錢,甚麼精英班都不用甄選,有錢交更多學費就可以加入,就可以有更多的表演機會。原來香港那些所謂的興趣班,已變成如此勢利,如此物質,還找更多藝人助攻,吸引更多家長交學費,可悲的是,家長非常感謝這些學校,難道他們不知道家長交的學費就是養著這班人嗎?為何要讓這些學校如此放肆,為所欲為?

香港小朋友生活在大壓力的環境,競爭力又大,又怎會有愉快的學習?他們沒有愉快學習,作為家長的你,都有一定的責任,你們麻木跟風,助長了不良的學習環境,令到小朋友失去了的自己的自由時間,或失去了休息時間,只有不停學東學西,阻礙了小朋友的潛能發展。為何不讓自己的小朋友自由自主地愉快學習?總要讓他們變成繁忙兒童?

愉快的學習,對小朋友的成長非常重要,對家庭生活也很重要,愉快的生活,就是有自由自主的選擇。學甚麼,玩甚麼,是小朋友的選擇,不是家長,愉快的學習,就是小朋友的選擇,家長要做的,就是尊重他們的選擇,。受到尊重的選擇,就是愉快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