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4月 19, 2025

復活節的真意,有人記得嗎?

「基督若沒有復活,你們的信便是徒然,你們仍在罪中。」——《哥林多前書》15章17節

每逢復活節,英國超市貨架上便排山倒海地湧現出巧克力蛋和兔子玩偶,連不吃甜食的老闆都忍不住擺上幾個「節日氣氛」。教會外則懸起彩旗,兒童主日學預備「尋蛋遊戲」,大人們忙著安排家庭聚餐,一切看似溫馨歡樂。但問題來了:到底我們在慶祝甚麼?

在現代人的記憶中,復活節似乎等同於「假期」、「長週末」、「去旅行的好時機」;至於那位兩千年前死而復生的耶穌——唔……好像在哪本書讀過?《聖經》還是《哈利波特》?

諷刺的是,復活節本應是基督信仰的核心。耶穌被釘十架,三日後從死裡復活,這不是宗教傳說的誇飾法,而是一段震撼歷史、改寫人類命運的真實事件。對信的人而言,祂的復活,代表罪得赦免、死亡不再作王,生命有了永恆的盼望。但對不信的人呢?可能只是一個買一送一的巧克力蛋促銷季節。

今時今日,復活節已成功「去信仰化」,轉型成一個「卡娃依」的節慶。兔子成了主角,雞蛋成了焦點,十字架反倒不見了。那空墳墓不夠吸睛,倒不如一隻會跳舞的兔子來得討喜。社會的主流敘事告訴我們:「你快樂就好,信仰太沉重。」但耶穌的復活卻在問:「你的生命有方向嗎?你怕死嗎?你知道你可以不再怕嗎?」

信耶穌,若只停留在「祂教我們行善」的層次,那跟參加人生教練課程有甚麼分別?若沒有復活,基督教便只剩一堆無法實現的道德理想。

所以,復活節的真意是甚麼?是空墳墓的吶喊,是對死亡權勢的挑戰,是對你我說:「你可以重新開始。」

那麼,有人記得嗎?

或許大部分人不記得,但你可以選擇記得。即使整個世界都忙著追蛋和搶折扣,你仍可以在心中低聲說:
「主已復活,我也因祂得著新生命。」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