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19, 2022

有感而發~再見朋友

朋友,我可能不多,或者真的不多,交心的更少。自小離鄉別井,來到繁華彈丸之地,屈在九反地帶,幸得在天父保守之所,出於污泥而不染,人人向上,為生活而上進,生活多艱苦,久遠之時的生活確與今時今日不同。

生活,如何生活才可以愉快?家財萬貫?當然有錢應該比較愉快,但是壓力相對較大。有份好工、妻子子女、車子及屋子?當然也可以生活得愉快,但是有幾愉快?生活日常物質能滿足人,但是不能一世都是用物質來滿足,這樣,內心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快樂,就如「購物狂」一樣,不停用購物這樣的行為來滿足自己內心的空虛,這是病態,人的生活態度不可能變成病態,我們希望生活愉快,重點是「有得揀」,生活有選擇才能達致愉快生活。


朋友,有得揀?無得揀?朋友不需要揀,是時間上的考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人與人之遇上,未必一定成為朋友,這一刻是朋友,下一刻未必,現在不是朋友,遲些可能會是朋友,因素組合繁多。朋友,不分遠近,縱使日日見也不及在遠方的他她。所以,朋友與家人不同,朋友我可以揀,對我而言,我沒有刻意去揀,但我有刻意去篩選對自己不利的人。

朋友,是時間上的考驗。人到中年,理應有很多朋友,或者有些「好傾得埋」的朋友,當然有一些朋友,而這就是經得起時間上的考驗。我的朋友不需多見多講,有遠在加拿大,有遠在澳洲,當然還有在香港的,真心講句,他們都是與自己有經歷的朋友,所以,不分遠近。

自小有很多朋友在身邊,經過幾十年,有些經不起時間的考驗,這些時間考驗,其實就是在過程中的變化,有些可能經歷改變,令自己思想也與之前不同,與一班原本相同理念的人也不同,似是傾向另一個思維,連朋友關係都斷裂了。不過,也可以這樣說,這是他或他們的選擇,有選擇就有快樂,所以,不應感到可惜,當然身邊人會替我感到可惜,認為自小一同長大,稱兄道弟,現就好像陌生人一樣,我則說,生活是選擇,朋友也是選擇,最緊要生活愉快。


當然,有朋友由小到大都一起,有說有笑,生活又真的更愉快,但是,我會尊重「朋友」的選擇,我反而祝福這些朋友,希望他們過得愉快,過得有意義。而一直都在的朋友,間中吹下水,關心下,應該就會更愉快。朋友,不分認識的時間長久,而是大家是否「啱傾」,之餘,又是否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年輕時的朋友,一起經歷,美好的回憶不滅,中途離隊,或分開,不應可惜,應該祝福,因為你你你曾經也是一起經歷美好回憶的朋友。

再見朋友,不是真的再見,也不是真的不會再見,而是希望再見。有一位朋友已經不能再見,這才是可惜,這位朋友,年輕時,一起經歷了很多,一起高談闊論,生離死別,基本上,人的能力有限,不能控制。這位朋友雖然已離開了我們,但曾一起過的日子,一世不會忘記。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應因政見,或因意見分歧等等而分裂,尤其是活在教會裡的人,我們合一是因為自己的宗教信仰,要互相包容及接納,而不是因政見相同而合一;政見、見解或意見全屬地上的事,教會不應因地上的事而分裂,反而要令地上的人和事合一。在教會裡的不在稱為朋友,而是弟兄姊妹,既然是弟兄姊妹,為何要分裂呢?

朋友,揀選自己的生活模式,應該尊重及祝福,無論朋友與否,良知更重要,生活失去了良知這元素,那就跟你說聲「再見朋友」了。

星期日, 10月 16, 2022

電子貨幣的盛行

在香港,很多人都用八達通付款,非常盛行,可以付款搭車、超級市場購物、各大商店、百貨公司、餐廳、士多等等,非常方便,除了八達通,還有其他電子貨幣,例如各銀行的信用咭、扣賬咭、Payme、BOC Pay、Alipay等等;香港的電子貨幣種類繁多,似是盛行。

但當我仍在香港的時候,還會去 ATM 機取現鈔來用,而且仍有一定數量的市民像我一樣,間中使用現金,這是代表了電子貨幣並未真正在香港盛行,我認為政府不派現鈔給市民消費,而將消費券放入指定的電子貨幣,也就是想推高電子貨幣的使用率,但現實並未成功。

成功的例子可能在英國,我到了英國之後,需要買必需品,付款的貨幣不是現鈔,而是非常盛行的 Debit card 。這裡的人大多數都使用,無論在超級市場、便利店、餐廳、學校、美食車,甚至街頭賣東西的檔仔都會接受 Debit card ,基本上,Debit card 流行的程度大過香港的電子貨幣,我很少見到市民使用現金,我自己也沒有使用,但亦會在銀行提取少量現金,以防使用,另一用法是在超級市場使用購物車時要暫用一鎊才可解鎖使用。

因為疫情大流行,致使英國人使用電子貨幣的程度非常高,除了使用 Debit card 在商店超市使用外,其另一樣更為流行的,就上網上購物 online shopping ;網上購物可使用信用咭外,就是 Debit card ,所以 Debit card 盛行的程度非常之高。這裡的 online shopping 最大的網店就是 Amazon ,購物非常方便,貨物種類超外,價錢亦算合理,更重要的,就是有一個月退貨保障,我也退過幾次,當然是有需要才退,不過它的服務又真是非常方便。除了 Amazon 外,其他很多超市都有 online shopping 送貨服務,連藥都可以送貨,真的全電子化,只要有部電話就可完成交易。

電子貨幣的流通,是多方面的配合,至少是商舖配合,設備要完善,我眼見他們只需一部小型裝置,就可以做到,其實,香港的商舖或菜檔都有這樣的裝置,但都不及英國流行,難道是人?是人的接受程度?而且英國申請一張 Debit card 也可以全程網上完成,非常簡單,但香港卻未能普及。

如果,要一個地方進步,最緊要的是人,人要接受新事物,人要不斷進步,政府更要作出各樣的配套,或者提供有利的環境,做就人的進步。一個地方進,就是這個地方的人生活得方便,以及自由,這些都應該是一個有責任的政府的所作所為。


星期六, 10月 15, 2022

失去健康,可以是甚麼都會失去!

還記得香港小學五年級的常識書,教導學生吸煙真的會危害健康,有死亡的風險。吸煙引致心臟病、肺癌、咽喉癌、心血管疾病等等,吸煙那麼的高風險,為何仍有這麼多人吸煙?而且吸煙年齡也年輕化。

不論在哪個國家,在香港也好,在英國也好,總會見到很多人吸煙,而且非常年輕。很久以前,在香港自己曾住的地方的一個垃圾桶,就在這裡,有三四個人圍住垃圾桶,各不認識,齊齊在吸煙,似在打邊爐,圍住垃圾桶打邊爐,你話可笑嗎?吸煙真的能滿足到你嗎?還是當時天氣太凍,要吸煙取暖嗎?

今時今日,身在英國,不時見到吸煙的市民,不論男女,不論老少,在街上,吸煙的人甚麼類型都有,有少男少女如學生,也有長者、亦有老師、家庭主婦等等。我所看見的,他們吸煙不當甚麼一回事,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當然,吸煙是個人選擇,健康也是個人選擇,但是我認為既然吸煙是有害的,為何仍要吸下去傷害自己呢?

有時候,看見很多 College 的學生吸完煙後才入學校,有時甚至每日中午吃完午餐後,到學校的花園裡吸煙,難道飯後一支煙,快活過神仙?問題來了,吸煙年輕化,學生也趕著吸煙,吸煙人數不少。其實,吸煙也會影響儀容,不明白為何年輕貌美的少女也會隨意拿出香煙來吸食,難道吸煙真的表示自己長大了嗎?還是受同輩影響?吸煙也有一定的金錢支出,有些學生有 free meal,是政府資助的,既然因為他們是低收入,是窮困的人,為何仍要拿錢出來買煙?情況似乎不理想。

我經常問自己的小朋友,日後會不會吸煙?她們都回答不會;會不會受朋友影響而吸煙,答也不會,但願日後不會,因為我們深明吸煙的壞處,所以,我們會教導小朋友不要吸煙,做個健康快樂的人,有健康就有快樂,健康真的很重要。

最後,一個自由的社會,個人選擇重要,因此,吸煙是個人選擇,健康也是個人選擇,不過,健康是享受生活的基礎,失去健康,可以是甚麼都會失去。對我個人而言,根本無必要吸煙,既健康又可以節省金錢。

星期四, 10月 13, 2022

有感而發~美少女講粗口

有一次,發現小女電話Whatsapp group 入面有位同學留下英文粗口,正是那位同樣移英的同學仔,哈!哈!果然很快學懂大眾都曉得的粗口。

的確,粗口易學易講,講粗口很多人都會,不用在街上,上 YouTube 看看所謂網紅們,粗口橫飛,同樣多人收看。講粗口無問題,對我來說不是甚麼嚴重問題,但要顧及自己的身份及場合,過往經歷,看到不少教會的信徒也會粗言穢語,甚至聽過有些傳道人也會講粗言穢言。而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無需要以粗口溝通,根本無必要夾雜粗口,反而破壞了整個交談氣氛。

有些人講慣了粗口,在工作上的溝通都會自然講起粗口來,記得某地有個紀律部隊高層開記者會,突然講了一個字的粗口,整個環境都非常尷尬,連帶他的同事都感到尷尬,有些在偷笑,就此事看來,正正是「面就人哋畀,假就自己丢。」簡直無文化。

某年,我在茶餐廳工作的日子,入面的前輩,每字每句都是粗口,非常難理解,需要時間去化解,試想像,十個字的句子,每個字後都是粗口字,即是一半粗口,一半正常字,跟他們打交道,真是不要太認真。我曾經問過一位前輩,為何一開口第一句就是粗口問候別人?這位阿叔道出真相,「講左先唔會蝕底」一句就知佢哋怕~蝕底。原來他們怕蝕底,不講粗口就會蝕底?我覺得講粗口多可能要去做言語治療呢!一句入面夾雜太多粗口,不單令人感到難以明白,更令人覺得無禮貌及無文化,說話清新不是令人更舒服嗎?當然不是要你說得美麗動人,但也不需句句先問候他人母親。

以前,自己讀書的中學是男校,同學們說的句句也夾雜粗口,其實,那個時期的學生的說話中也是句句夾雜英文,兩者同時存在,同時在一間男校,而我並沒有選擇講粗口,因為講粗口代表你不尊重受聽者。曾經我的哥哥講過一句粗口,我只對他說了一句「做乜講粗口」,此後,再沒有聽佢講過粗口,我相信他是不再講粗口,而不是不在我面前講,因為他是一位基督徒。
有日,在街上,聽到幾位美少女的對話,句句夾雜粗口,難道粗口會令美少女更加美麗動人?還是說了粗口代表自己更加成熟?還是只是日常的用語?

星期三, 10月 05, 2022

人生無常

人生無常,嘆番杯先。每日都有無數事件發生,有幸有不幸,幸的導彈不會落在民居,不幸的又在試射挑釁。生活充滿挑戰,眼光不需放得太大,就在自身,應該如何面對?思考人生的道路如何,才會過如何的生活。


今日在自己住的屋苑向左走,到附近的 Riverside cafe ,坐低,坐在角落,嘆番杯咖啡,望向門外,看著小朋友在玩車,看著人們出出入入,聽著自己不太熟悉的語言,喝咖啡,與太太享受一刻的生活,寫意自在,一刻,時間不多,但珍貴。

人生無常,也無力,因為世事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人的能力有限,無力改變,你不能阻上戰爭,不能阻止試射導彈,也不能阻止別人做一些「衰嘢」,其實,人的能力真的非常小,但是,當一個一個人的力量加起來就能改變世界。當然,要去改變世界,我沒有這麼偉大的理想,我只想平平淡淡的過生活。

就是人生無常,就要好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自己想過的生活又是怎樣的生活?很簡單,就是自己過得安樂,不論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自己過得安樂舒服就可以,即使在壓力大的城市如香港,只要自己喜歡的就可以,簡單來說,即是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不受別人限制,如果有人喜歡受壓環境,喜歡受監控,也可以過他們自己喜歡的生活。這個講法很簡單,不需太多顧慮,因為人是自主獨立的。

今日不知明日事,況且,我們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每分每秒都有變數,何不處之泰然來面對?人生無常,樂於當下,才是生活。


星期日, 9月 04, 2022

仲講自由?

自由?自由是甚麼?其實,自由二字不難解,難解的是為何現代人生活得無自由,或失去自由?究竟怎樣的生活才有自由?才活得自由自在?

我覺得自由的生活就是有得選擇,有選擇就有自己的生活模式,我的生活模式是自己選擇,那麽,人生就變得樂趣及意義。「選擇」對我來講很重要,如果任何事情都受到限制,我沒有選擇權,你認為還有生活樂趣嗎?雖然,「自由」不是可以任意妄為,但至少有得「揀」,可以「揀」是代表尊重人、重視人,並不是受規範,按一套做法去行,如果受單一思想或單一權力影響,這就是專制,專制就是「有人話哂事」,你無「say」,你無得「揀」,這樣的生活算是生活嗎?是,有些人真的很樂意受人管,管這些管那些,一日不受管不安樂,這是生活嗎?是,是另類生活,或者生活在平行空間。

當然,講「自由」的大前提是不犯法,不過,法例也應該重視自由,即是互相尊重。在不犯法的前提下,自由應該可以得最大空間,例如,我們去一間超級市場,選擇不多,只得一兩件貨,都有得「揀」,但卻沒有我想要的,而另一間超級市場就有百幾樣貨,可供選擇的非常多,任我「揀」,可想而知哪間超級市場最受歡迎?其實,道理簡單易明,生活不就是這樣嗎?有得「揀」先至是生活呀!

我對生活要求很簡單,不可有太多限制,我要的是自由生活,選擇不可缺。基本上,人人都渴望自由,可想而知「自由」是多麽的重要。如果,只受限於一個或一班人的決定,我相信會阻礙人的發展,對社會沒有幫助。不單我一人,人人都可選擇自己的生活。

「自由」對人來講非常重要,受限制只不過受自己本能力所限,而不是受他力之限。我們要珍惜自由,讓生活活得自由自在。


星期五, 9月 02, 2022

面對真相,良心站哪邊?

小時候返教會,要認識真理,返學是教會學校,也是認識真理,我們的信仰是要認識真理,真理是包含真相,返教會有信仰的應該會認識真理,尋求真理,同樣要尋求真相,對事件應該要認清事,不應受其他人影響,我們有獨立的思想,思考自主,其實重點就是返回聖經的真理。

我不是研經家,但我知道真相不應被改寫,或者事實又好,真相又好,根本無得被改寫,因為事件或事情已經發生了,就算沒有太多人見,或沒太多鏡頭拍下,發生過的已成事實,不是有權有勢的人說了算,或是可以推翻。老實說,將事實推翻或描寫成另一件事或另一版本,是多麽難道高的事,為何不面對現實,從錯中改,檢討後再向前行?

做人做事要對得住「良心」,究竟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的良心?面對事件不是要尋求真相嗎?如知真相者不是要坦然面對嗎?我們企圖去改寫真相,有何目的?對得住自己的良心嗎?可能有些人根本不理良心,只求達到目的,或者有些人未能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受到其他人影響。這個世界上資訊泛濫,正確與否,有時真的很分辨,所以我們都要認真思考,明辨是非。

在這個混亂的世代,作為有信仰的人應該怎樣面對真相?我們應否按自己的良心來面對?還是臣服於地上的權力?一般人按良心,既然人看得見的事實就不要埋沒良心,遮掩事實或不聞不問,作為信徒就更要將真相傳開,或者堅持真相,即是不要受歪理影響,最簡單的是將你看見的事實或真相保留在心,明明看到的,不要因為有人大力宣傳話假新聞假乜乜,只要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實,難道看到的都會是假?「指鹿為馬」不加思索嗎?

更重要的是,信仰是相同的,真相就不應有差異,我們應該用良心對待事實,面對真相,基督徒應以聖經為依歸,真理不會被蒙蔽,希望有良知有信仰的朋友,不要給塵世的虛幻蒙蔽,不要受地上壓力而不聞不問,或走向「指鹿為馬」的世界。

在混亂的世代,我們要求真,要以良心來對待事實,不要讓真相被蒙蔽。


星期六, 8月 27, 2022

政策正確的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需要 Special Education Need 簡稱 SEN ,在這個國家裡,支援這些學生資源充足,政策良好,對 SEN 非常照顧,暫時看不見歧視。

我在香港的時候,研究有關 SEN 的情況超過十年,在我的看法,香港不及其他國家或地區,不及台灣、英國等地,因為香港的處理手法絕對不合格,因為由資源下放去學校的時候,任由學校決定如何做法,而學校最大的就是校長,若然校長的做法或對這方面認識不足,又或者根本只想提升學校地位,對 SEN 的照顧就是得過且過,所得到的資源分配就很容易錯配,完全對 SEN 無助。

香港的 SENCO 水準可能不及英國,或者受限於學校政策,而不是因應 SEN 的需求而去做,所以 SENCO 形同虛設,尤其在中學的做法,完全看不到有甚麼支援。而在英國,給我的感覺是除了 SENCO 外,整間學校的教職員都很重視 SEN,所以,基本上教職員的態度非常重要。其實,這裡的做法非常全面,非常重視,因為人人平等,並不是在香港要死去活來般才爭取到一丁點支援,只是一丁點而已,但學校每年學期尾都會有份報告,一年來做過甚麼支援,我一看之下,十項只有一項真正做過的,或者我所知的只有一項,所以,香港的特殊教育真的很特殊,特殊在無做過當有做,然後向教育局及家長交待。

英國可能整體上做得全面,或者這裡的歧視政策做得好,加上,持份者對 SEN 的認為較多及尊重,因此,感覺良好。英國這邊的做法不是 SEN 而是 SEND (SEND means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 Disabilities)加多一項照顧。在找學校時,學校的網頁都會顯示有關 SEND 的照顧,每間學校都會有一位 SENCO 負責統籌。另外,亦有一些特殊學校,但這些並不似香港的特殊學校,例如有一間特殊學校專收 ASD 及學習困難的學生,集中照顧這類型學生,當然要做一系列的評估才可以進入這些學校,得到的照顧絕對比香港好,因為這裡的教育政策比較好。

我相信英國的教育政策做得好,SEN 才有希望,但縱使政策正確,但執行上都要配合才有效,所以,一個政策有良好的結果,皆因執行政策的人做得好,但如何令到執行的人做得好?其實很簡單,就是對這方面有充分的認知,有充分的認知就是有好的教育,又是一環扣一環的結果,最後,只要各人認真對待,成件事都變得有希望。

我不是專家,我只知道好的教育政策對學生絕對有幫助,英國做得到,因為這裡願意投放資源,政策正確,執行政策的人配合,減少歧視,人人平等。


星期一, 8月 15, 2022

有感而發~八月十五日

這個日子對我很重要,是工作紀念日,不過,到了今天已成為過去,今日應該走到第廿八個年頭,可惜捱不過,工作紀念日變成哀悼日,很遺憾未能做到退休。

每年八月十五,西曆八月十五日,我都會好好記住自己第一日出來工作的狀況,我會一世記住,因為這樣可以給自己一顆動力。其實,我對這份工作很熱愛及忠誠,我期待自己有更好的成就,好可惜,原來能力不及人士關係,或者我不太喜歡 Social, 更不會「打牌」「畀着數」,所以我的機會就失去了,或者我的際遇不夠好,或者這機構靠人士關係多過專業資格,又或者這樣說我遇着不該遇的管理層。所以,一直的失敗,不應怪在自己身上,因為你已很努力,能力比人強,上位的卻不是你,對你是一種侮辱。無錯,我的舊公司就是這樣,你身上有多張專業資格,也不及那個考試不合格,更不及沒有甚麼資格。生存都要看際遇?靠關係?只不過是我太信任這班不夠班的管理層。曾經相信舊公司在香港可以與業內龍頭爭一日之長短,可惜倒行逆施,管理層管理不善,其實是「不夠班」,難怪做事都那麽不濟了。

  
我不是一位 Super Dad,我也想成為一位 Super Dad,給家人豐盛的生活,可惜,我職位低,賺錢不及別人多,沒有大屋住,沒有車子代步,也不是商人,沒能力活躍在商人圈子裡,希望他們只是買賣的商人,而不是周圍去傷害人的傷人,不過商人又好,傷人也好,他們為的只是自己利益,最終只是錢,究竟生活只是為了錢,甚麼原則都放棄?信仰在哪裡?各自表述的信仰?價值只困在錢裡?我窮,所以做不到  Super Dad,只是一個小市民,而我這個小市民又追求甚麼?追求大屋?名車?小市民又怎會有這樣的能力?究竟,我們所做的只是享受各式各樣不能自行選擇的生活?可以受各樣的限制嗎?甘願埋沒良心?甘願放棄公義或視而不見?眼見很多人都變成一個甘願受限制的商人,亦見在宗教界活躍的人放棄了真正的公義,或者坐視不理。

我只是一位普通小市民,我只能帶家人遠走高飛,尋找自由的國度,生活不就是要自由嗎?當然,自由不等於可以任意妄為,自由是有「選擇」的自由。八月十五的月亮特別圓,現在,晚晚都可以站在露台上看月亮,每日都看大自然的變化,深深感受自由的空氣是多麽的珍貴,「自由」不應受限制生活,更不應配合不義的事而行。

  
八月十五,日子過得很快,離職後,八月十五也應該隨後不作任何記念,讓自忘記過去,努力將來,自由而活,活得自由,生活愉快。我是一個擁護自由、堅持原則,對不義之事不妥協的人。
  

星期四, 8月 11, 2022

跑步、寫文、攝影,生活寫意?

近來,為了身體好,多做些運動,而維園又在附近,真是最佳的時候,每天早上去跑了。跑步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在過程中思考日常生活,甚至思考人生道理。我個人本身喜歡思考,個腦要動動,就不至於成為呆子。

  
寫文章,我一直以來都有寫,應該大概都寫了十多年,甚麽令我堅持寫下去?而且又不是甚麼受歡迎文章,為何仍要寫下去?其實,我喜歡用文字去表達自己,並不介意讀者人數,寫文章是我的喜好,寫文章的時候,可以令自己思維清晰,也可以明辯是非。

我最喜歡用文字去表達自己的見解,可以表達自己代表有自由,如果我連寫幾句表達自己也不能夠,還有自由嗎?仍能給我寫文去表達,即代表我仍然有自由,自由對人類很重要,不單單對我而言,所以,人類應該好好珍惜這樣的自由。

  
我知道我的寫作不是太好,但有人講過,只要你肯寫,你會越寫越好。有些人會覺得很難找題去寫,的確是,一般人要找題去寫文章的確有困難,受過訓練或一些讀文學、記者等等出身的人就較容易,但是,正正我們是一般人,一般人最佳的題材是生活,一般生活也可以是文章的題材,所以,我們這類不是大作文大文豪,就在生活裡找題材了。

另一樣我喜歡做的事是「攝影」,或者叫做「影相」。我的第一部相機大概三十年前擁有,我影相影了三十多年,也算是資深攝影師,其實,我只是業餘。我喜歡影相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將最美的一刻留下來,所以,影相是將光影與時間的結合,簡單講是把最美的一刻,而這一刻就是時間,而美就是光影,影相按制就是捕足光影停留在時間內,每影一張相就是捕足最美的一刻,當然,未必每一張都能拍得美,但是每一張相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另一種美。

  
攝影,除了要捕足最美一刻,就是把生活記錄下來,讓人重温,回憶過去,有過去才有將來,看見過去,才會珍惜當下,所以,攝影真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不過,要拍得精彩及專業,真的要下苦工,是需要努力學習及練習,就如人生一樣,需要終身學習。

跑步、寫文、攝影讓自己生活得自由自在,因為這些都是自己喜歡的,是自己揀選的,要感恩,要珍惜。
  

星期三, 8月 10, 2022

有感而發~朋友篇

小時候,返教會認識了很多朋友,我們一起長大,關係甚好,稱兄道弟,非常開心。日子久了,長大了,有自己的工作,以及成家立室,大家都在努力工作,努照顧家庭,活在自己周圍的朋友圈,而自小一起成長的朋友就日子越久,關係就越走。

朋友二字,有多重要?有多重視?人人不同。人越大,經歷越多,價值觀都有所不同,有些大家小時候相同的價值觀都不同了,我明白,人的觀念或想法隨著年紀、經歷而改變,這是正常的,但我認為無論怎變,我們的核心價值都不應改變,可能有人問,誰的核心價值才是真正的核心價值?問得好,如果有信仰,核心價值應該以聖經為本。另一講法,核心價值其實就是基於事實,不能將事情扭曲。

朋友與朋友之間有很多話題,「啱傾的就傾」所以,當大家「唔啱傾」話題沒了,朋友都沒了。做朋友又要講求性格,一大班朋友總有些性格不相同,有些人會接納不同的人,有些人卻相反,只會有幾個要好的朋友。對我而言,我比較開放,接納較多不同性格的朋友,所以,到了現在,我雖然朋友不多,但層面卻廣。


這幾十年來,朋友流失並不算多,但可惜的是,流失了一些以往稱兄道弟的朋友,以往經常一起飲飲食食,「乜都傾餐飽」,現在卻像消失了,可能大家生活背景不同,接觸的人不同,思想上都有改變,導致大家不多往來,可惜可惜。

更因一場社會運動,將一班朋友分裂了,甚麼令我們分裂?政見?價值觀?或者大家對自由的看法不一樣了。直接講句「已經唔啱傾」令到「朋友都冇得做」。其實,我又不介意「朋友都冇得做」,我崇尚自由,自由是有得選擇,你選擇不跟我做朋友,沒所謂,我尊重,但我的選擇也要被尊重。

朋友,政見不合不緊要,緊要的是尊重與選擇。當然,我仍希望識於小時候的朋友可以一世都係朋友。到目前,我很高興我的小學同學仍然有你們;中學同學雖然得幾個,而且不多見,但我深感榮幸有你們;教會的朋友,我們稱為弟兄姊妹,深感可惜,竟然有不同的價值觀,不能一世朋友,但我會等著你來再交往。


小時候,看似只受父母的限制,而長大後,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所以,當長大後,你會往往想念從前,因為「從前」大家關係很好,只有理想,沒有煩惱。

星期日, 8月 07, 2022

一個月後的心情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月就此過去,來到英國習慣了嗎?其實,仍然在努力去習慣英國的生活,因為畢竟是兩種不同的文化,要融合是需要時間的。

一個月過去,究竟心情如何?暫時來說都算OK,意思即是適應尚算可以,暫未有思鄉之感。來到英國之後,有很大不同,首先是飲食方面,這裡中餐只得一間,港式茶餐廳一間也沒有,所以出街吃飯,基本上是要吃西餐,我們所講的西餐正正是本地人的正餐,意粉、Pizza日日吃是常事。我們也很努力去適應,或者我們也會喜歡吃意粉及薄餅。

每晚煮飯的時候都會盡量煮回在香港時吃的美食,讓自己保留香港的味道,講到美食,香港始終是美食天堂,我們間中或會掛念或想起「星洲炒米」、「椒鹽豬扒飯」、「咖哩豬扒飯」、「咖哩吉列豬扒飯」、「馬來西亞炒貴刁」、「生炒骨飯」、「海鮮會飯」、「焗豬扒飯」、「餐蛋出前一丁」及「叉燒飯」等等,我們都好想吃,但是已經很難吃到,就算在英國可以吃到,味道始終不及香港的味道。

 除了美食,香港的人和事,我們也會想念,間中都會想起自己離港前的居住環境,會回憶以前的生活,不過,在英國生活,因為為天氣比香港好,香港每年夏天一出街回來總會身水身汗,但這裡就沒有這情況,這個夏天過得比往年好,但心裡仍會掛念香港的情況,但不至於思鄉之感。

朋友,我們不多,而且在香港時也沒有經常見面聊天,反而人在英國這段期間,找了多位朋友視像聊天,傾的時間可能比以往還要多,世事往往如此,近就不相往還,遠就珍而重之,人的確奇怪也。

可能暫時來說,英國的生活自由自在,對比香港似每日在鬥爭,與甚麼鬥爭?鬥爭甚麼?甚麼都好,只是看見香港越未越困難,所以,希望香港的朋友「撐住」,終有日會見到黎明。(記住見到黎明要Say 個 Hi 呀)

現在的感覺似自己生活穩定,而香港就活在痛苦中,每日都在受苦,壓力非常之大,又似自己想做的不能做,人生似乎跌落深谷,完全無法逃出,困在籠裡,自由自在的生活,不知何日來。我們對自己深愛的香港淪落至此,深感惋惜。原來,當你抽離來看一個地方或一些事情,如現在離開香港,到了英國,對比生活,回頭一看,你會替香港流淚。

希望在此地努力生活,享受生活,否則,白白浪費移英的努力及心機。自由,其實不應去爭取,而是人類基本的權利,為何仍然「fight for freedom 」呢?


星期三, 7月 27, 2022

人生下半場

五十歲,這個年紀不算老,但也不後生,我的人生下半場就在這刻開始。

勞勞役役大半生,到了人生一個重要的年紀,人生的分水嶺,我應如何自處?我作出了人生非常重要的決定,我選擇辭職並帶著家人離開香港,移民到英國。為何有這個決定?你不是有份穩定收入的工作嗎?你不是生活安定嗎?其實,我就是生活不安定,我就是工作不順境,所以,是時候作出轉變,也可以說是「係時候啦」。


由作出決定,到走的一天,用了六個多月時間,在這半年多,我們的人生作了翻天覆地的轉變。我們很有決心地作了這個決定,原因事情變化得很快,也出乎意料之外,這個意外就由半年前多說起,整整半年,發生在我身上太多事情了,也迫使我作了重要的決定。

一次意外,差點取了我的性命,那次突發性心臟病,入院即做手術,並留院住了幾天,這幾天讓我思前想後,要怎樣面對日後的生活,也讓我思考如何過生活。在香港日忙夜忙,「趕頭趕命」過日子,為生活為家庭,無論公司如何逼迫你,你也要去承受,承受不起的結果便是換來一次的突發性心臟病。血管栓塞而引發心臟病不是一下的事,而是日積月累,所以健康真的很重要,不要為生活而失去健康,否則你將失去一切。


心臟病發一事令我明白健康的重要性,而另一件事是工作,就是升職的問題,在前公司工作,原來你付出的努力並不會得到應得的成果,更令人氣憤的,別的同事不用怎樣付出及努力也可以得的比你更豐盛,簡單而言,升職升了一個比我資歷淺,沒有專業資格,能力比我低的同事,你可能問為何升他?哈哈!這間公司好特別,升職不是你幾努力,幾有專業知識,專業資格多過你上司,而是老闆「like 」你,喜歡升你就升你,至於他們背後做甚麼就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他們這樣對我,簡直侮辱了我,又羞辱了公司,因為一間健全的公司不應落在這樣的人手中,但這間公司偏偏落在他們手中,傷害了無數肯付出及努力的人,更可笑的這些人又可以更上一層樓,根本成個制度都是講關係,我付出的一切他們看不見,或者根本我不是他們的「自己友」。

其實,這兩件相關的事情加速了我離開香港,當然背後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地方變得越來越差,不似我們的香港,為了下一代,你不能不另覓出路,而這兩件事,只是加速離開的因子。如果仍留在一個苦不堪言的地方,可能只會越來越差,難聽講句「死得更快」。

人生五十,我的下半場剛巧開始,給我一個好的時間線。工作了大半生,轉場至人生另一個舞台,希望是好的開始,或者,人到了某個階段,做另一些不同的事情,也是一件樂事,如果人一世都是勞勞役役,最後死在工作裡,生命又有何價值呢?而人生下半場,由這樣的情況轉埸,如戲劇般,算是精彩,不會是悶劇一場。


人生真是如戲,這戲是有起承轉合,我的上半場,由大陸來港,又離港至英,曾住過城寨,中學讀過數一數二的學校,又經歷死亡的心臟病及一團糟的公司,算是有經歷,不枉過。臨離港前,一位好友不幸離世,遺憾未能相約見面,我們仍在相討在哪裡見面,未果,他已不幸先行一步,我們相識超過三十載,非常傷感,我相信他已在天家,不用在苦難之地生活。

這半年經歷甚多,改變太大,需要時間去沉思,去消化。過了大半世,看似沒有甚麼成就,只是勞勞役役,但我仍堅持自己的信念,要活得自由自在,要相信總有希望。

人要向前望,生活如何改變,思維也要改變;我相信我的人生下半場應該要活得比上半場精采,人生才不枉過,但精彩不一定要賺大錢,住大屋,而活得開心,活得健康。

星期日, 7月 24, 2022

擔心生活?

近年移民是熱潮,很多人都想盡辦法「走佬」。有些人對移民完全「冇有怕」,這人當然有自己的能力,但有些人卻擔心自己的生活,其實擔心是人之常情。

畢竟移民是由一個自己熟悉的地方去到另一個地方居住,而這個地方卻未必完全認識,或者像我們一樣,根本完全未踏足個英國,我以往去旅行,最遠的是去了泰國,最多去的是台灣及沖繩,所以,走遠了有擔心是正常的,而且,移民跟旅行完全是兩回事,但我認為移民也不用擔心,因為像我們一樣,只要做足準備,也做好心理準備,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重要的是一家人同心同力。


當然,重點就是決定是否「走佬」,要移民前,最大困難是決定,只要下了決定,才會產生移民前後的擔心。人類居住在地球,是聚居動物,所以,一般人會類族而住,但我認為當你居住的地方,無論因人或事而改變,而這改變是自己無法接受,也無能為力去改變,這時候,不可能留在原地行屍走肉,惟有另覓出路,離開原居地,去一個自己真正生活的地方,至少你會命也長久一點,不會在原地屈屈而終。另外,人生在世只不過是幾十年日子,在浩瀚的宇宙時間線,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意思是人類放眼宇宙是極之微小的生物,不過,作為人類,應當活在當下,享受神給人類的禮物,所以,我們應該要活在當下,不論住在哪裡,都是住在地球村,只是地球的某一邊,時代進步,科技發達,無論在哪一方,隨時都可以見面交談,我們未能放眼宇宙,也應放眼世界,你會大開眼界,不再是井底之蛙。

擔心?的確會有,不過,我們在香港同樣也會擔心這擔心那,我明白移民前後必定有很多事情要煩,這也是必經的階段,以我們為例,現在已經處理了大部分的事情,我們會以平常心去處理,不用太心急,因為我們明白到「船到橋頭自然直」的道理,每樣事情總有辦法處理,重點先要處理自己的心情或情緒。另外,要處理問題就要先讓自己情緒平和,再讓自己腦袋清醒,否則一樣簡單的事情都會弄得一團糟。


雖然會擔心移民前後的事情,但我們也可以找朋友或者一早到當地的人幫忙,正所謂出外靠朋友,所以有很多人都會樂意幫忙,日後,我們也會成為幫助別人的人。而且,在這裡的人一般都很友善,所以,可以放心在異地居住,日後成為自己喜歡的居地。

最後,我只知道,無論甚麼環境要面對,只要心存希望,讓自己情緒安靜,腦袋清醒,必定可以平穩安逸過日子。日子慢活,好好過,生活健康又快樂。

星期六, 7月 23, 2022

不要放棄

離開之後,總有點遺憾,因為仍有很多地方沒有時間去回顧,也因為所謂的政策沒有好好跟朋友道別。比起以往,移民的時候,總會與好友見面吃飯道別,現在可能只在虛擬的網絡上見面,難道元宇宙世代已來臨?那麼就不用移民了,或者移民了也不會因見不到而傷心了。


始終都有不開心,原先打算在離開前提早一個月離開公司,用一個月時間去看看香港不同地方,看看自己以前熟悉的地方,或者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例如長洲或南丫島,最後都沒有去到,真是非常可惜。而自己非常熱衷攝影,所以認為土瓜灣這類舊區是攝影的好地方,但我也沒有時間去拍攝。有時候,真的不明白為何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總是忙完又忙,時間就這樣過去,一去不返。

有時會怪責自己,因為連這樣簡單的事情也做不到,但有時候又會明白香港人就是忙碌過活,不要放在心上,因為整個香港已放在自己心,好好記住美麗的香港。我明白人的能力有限,時時都希望用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事,當然能做到的是好事,做不到的也是正常,只要記住,不放棄,你想做的一定做到。

無錯,不要放棄,只要向著自己的夢想進發,一定可以成功。我並不是一個「好叻」的人,我也從來沒有到過英國,所以移民到英國我一輩子都沒想過,但現在卻活生生的住在英國,開始融入這國家的生活。其實,只要有決心,我認為很多事情都可以解決,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只要有時間,好多事情都可以慢慢解決。

我又認為,離開一個地方,無論去到哪裡,只要是齊齊整整的一家人,都是開心的,不用怕生活如何,因為你重要的人已在身邊。

星期三, 7月 20, 2022

走難?

走難?心境上算是走難。實際上是移民,或者有「條友」稱這是「移居」,民或居,「乜」都好啦,總是由一個地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有些人選擇仍保留些東西留在香港,有些人就選擇連根拔起,但我相信離開的人心中仍然心愛著香港。

這次走難,最辛苦的可能只是在離港前的一個月瘋狂執屋,然後到了上機之日,大家依依捨,隨後上機,辛苦著坐在十四小時航程的飛機。回想過去,又有甚麼辛苦?老實說,這樣的「走難」又算甚麼!其實,這是開心同興奮。最難過的並不是不捨得甚麼甚麼,而是沒有時間去看清楚香港,把美麗的香港好好留住,似乎心想,這是有點遺憾。


「走難」,這次是心境上的走難,真正走難的,在四十多年前發生過一次,那次真是走難,由困境的地方,來到當時仍自由自在的香港。二次走難,成世人走過兩次難,可能不只是我一人,還有很多人,對於我們這些人,心情當然不好受,但是我們都是同一目的,去一個自由的國度,想過自由自在的生活,至少我可以發表自己的想法,以往在香港,當我發表意見時,思前想後,最後放棄了。

二次走難,心境上真的不好受,甚麼也重新出發;重新出發,有好有壞,好的當然開始一個新生活,甚麼都充滿希望,壞的當然離開一個自己住了四十幾年的地方,是十分傷感的。但是,當你知道這個熟悉的地方開始變差,你就會更傷心,或者這個地方已變得陌生,根本不是你已往熟悉的地方,你就會離開。離開又不一定是壞事,因為世界之大,不限於一個漁港,去見識繁榮的港口。

回想當年走難,可能自己年紀太細,所以印象中只記得走的時候非常匆忙,還要偷偷摸摸的,左避右避,最後還是上了船,在一個黑暗的環境下,捱了幾小時,終於到了自由港,我還記得又是匆匆忙忙的走到九龍城寨,展開新生活了。


時間過了四十幾年,這次由我帶著太太及小朋友遠走他方,但當然沒有當年走得匆忙及要左閃右避,而是準備就緒,在機埸跟來送行的人一一道別。兩者的走法不同,但意義一樣,為的是自由的生活。

我們做人不單只為兩餐而活,而是真的希望可以活得身心靈健康快樂。而且,世界之大,可以放眼四海,只要有機會,就不要再做井底之蛙,但又老實說,有誰喜歡離開自由的土地,走難他方?

星期日, 7月 17, 2022

離散

離開香港,來到英國兩星期。在之前我們從未踏足這國土,但為何我們要離開自己的地方,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每個人離開都有自己的原因,但無論甚麼原因,結果只有一個,一個自己想生活的地方,真真正正生活,而不單是生存的地方。

離開一個自己熟悉的地方,的確非常不捨得;你每日生活,去返工、去逛街、去超市,甚至打過電話去叫外賣,都算是樂事,但是如果這些樂事加了一些限制,我相信並不快樂。自由生存才是生活,生活應該包含樂趣,如果諸多限制又有甚麼樂趣可言?我想講的是我們活了多年的地方開始改變,有些人或許會接受,甚至熱愛,但有些人根本無法接受,原因很簡單,就是最簡單的自由也被收緊,而且香港這個地方變得越來越陌生。無論接受還是不接受,每個人的意願都應該被尊重。

離開,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無論是各項安排,還是自己的情緒,都是困難的。不過,我們還是選擇離開,因為仍有更遠的路要走,而且更重要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自己的小朋友,他們的人生才起步,為何不在一個自由的國度展開呢?縱使有人對離開的人不滿,但每個人都應該有自由的選擇權,及被尊重權。

無論將來如何,我相信總好比倒退中的地方,生活總有我自由的選擇;快樂不應被限制,快樂應該是隨心的,不應是機械式的,也不應是黑暗中的一點光,我們不應在尋找掙扎求存的快樂,而是尋求自由的快樂。我相信有很多人不明白已離開的人的想法,因為他們只認為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所以將自己的想法加注別人身上,看!現在這個地方就是如此,而且大力發展他們的想法。

今天離開,並不是失去這個地方,因為我們仍深愛這個地方,以及深愛這地方自己的親人;離開是為了將來,為了自己小朋友的將來,為了香港的將來,因為有一日我們會再回來。

星期六, 6月 11, 2022

下雨天,心情差?

香港人講「落雨」,書寫是「下雨」。

每年到這時候,即六月份開始,下雨的日數較多,見陽光的日子相對少了。下雨的時候,外面的地方濕漉漉的,整個人也感到不自己,如果關節病,或開過刀做手術,就一定因為天氣的問題令自己周身骨痛,同時影響心情,那就一整天悶悶不樂了。

我本身不喜歡下雨天,先是身體問題,其次是心情。每次下雨都不想外水,因為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至少無得在街外走走,又要閃避雨水。所以,下雨天,多數留在家中,休息,看電影來打發時間。不過,下雨是有必要的,如果沒有雨水,人類生存顯得有點困難,因此,我們必須明天,生存在地球上,大自然的事件必有其發生或存在的價值。

當雨天過去,甚麼天到來?就是見到太多的時候啦!感覺有希望,從黑暗的日子走出來,活在光明的日子日。這些就時正面的思想,其實也是一種道理,因為雨天總有一日過去,陽光必定綻放。或者,陽光一直存在,只不過被短暫的烏雲蓋住,烏雲過後就見陽光,所以下雨總有一天過去,我心想「好天先出街」,那麼,下雨天可以安排另一些活動了。

人生路上,問題總有,個人認為,問題就像短暫的烏雲,只不過是短時間的,總會過去,過後必見陽光,陽光代表希望,陽光一直在,希望也一直在,所以,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放棄,希望在前面。


星期日, 6月 05, 2022

The last day

辭職跟退休截然不同,辭職有很多原因,有不滿、有新工、有健康問題等等,大多數都是傷感離開,而我卻是在兩者中間,因為傷心而離開,又因為將來充滿希望而離開,不論如何,結果都是要離開,離開之日終要到來。
  
The last day 匆匆忙忙而過,平日都非常忙碌,最後一天也是如此,分別在於我有部分是工作,部分跟同事道別。我人緣不過不失,基本上要跟百幾二百人道別,無奈地時間過得太快,總會有些錯過了,深感抱歉。人生總有一點點的遺憾,遺憾也是構成生命旅程的一部分,所以,也不必太在意。

正如,我送「散水餅」給老細時,他也說「遺憾未能留住你」,人生真的有很多遺憾,但這個老細說的「遺憾」對我而言是一種「高興」,因為他極力挽留我,最後一天也想挽留我,他欣賞我,我不應感到高興嗎?但可惜的是是最終結果都要離開。因為,有些事情決定下來,或者有些事情發生了,很難去改變,我都好明白老細很有心,想留住一些有心有能力的人,但可能我命水不好,有人叫我等,下次機會就到你,三年又三年,十幾年啦,還要我等?你是傻的嗎?我感覺有點傻,為何不早一點反擊呢?或者我個人比較單純。

最後一天,拍個照,say 個 bye,完結人生一段頗長的旅程,當中悲喜交集,當然悲傷較多。我深深不忿,但又有為自己抱不平的人,有時候,離開一個地方,總要將在此發生的傷害留在此地,那就正式完結了。

回頭一看,他們只不過自己人生旅程中途經的嘍囉,不足掛齒,所以,過去的過去,留在過去的時間線上。好了,開始新生活,應該要比以前更加努力,好好生活。

The last day

星期四, 5月 26, 2022

生命中的兩句話

一生中有很多困難同挑戰,面對困難同挑戰,每個人的想法及做法都不同;而我,在我的人生路途中,有兩句話我會時常記住及鼓勵自己,在生活中捱過去,或活過來。

人有自己的座右銘,一些鼓勵或支持自己的說話,我將自己讀中學時的一句口號放在心上,永遠難忘;“Never say die”  中文是「永不言敗」,用這些說話來鼓勵自己,在逆境中撐下去,在失敗中站起來,再戰下去。在人生的旅途中,跌跌撞撞,總會有發生,重要的是你在失敗中如何站起來,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事事順境,一帆風順,總會有跌下來,這時,首先不要怕,讓自己的心保持安定,用一些說話鼓勵自己,“Never say die”可以幫助我自己,明白到一時的失敗並不是永遠的失敗,正所謂「唔好怕輸」,沒有輸不起,只有沒勇氣。

在心理上,這句說話對自己起了一定的作用,起碼那刻可以讓自己得到一點安慰,收拾心情,然後檢討失敗,再戰將來。我都明白,有些人總會時時都經歷失敗,但要知道一件事,無論如何困難,如何失敗,日子總要過,只要我們有正面思想,積極面對,我相信總有一天得到「你想」的生活。

另一句說話是我太太給我的,「你一日未死都有希望」,這句說話簡直震撼我心,完完全全讓我明白人生是充滿希望,只要未死,甚麼都有可能,生活不只是失敗,機會也可以處處,積極一點,人生滿希望。其實,做人很簡單,簡單生活,開開心心,但我也明白,生活充滿變數,很多事情我們也不能控制或掌握,這些都是外在的,但我們的內心是自己能夠掌控的,能夠自我安慰及調整,所以,面對外在不如意的事,要快樂就要靠自己好好處理自己內在的心,好心情好生活。

你可能會話幾十年過去,失敗多過成功,生活多苦呢?那你回顧過去幾十年,經歷很多失敗,直到現在,總算成功,因為你戰勝了很多失敗才活到現在,你的人生並不失敗呢!人生只不過想過得快樂,並沒有失敗或成功,這些都是人生經歷的一部分,重點是尋找人生中的快樂,不是成功或失敗,成功並不一定是快樂,失敗也不一定是傷心,總之要快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格言,或坐右銘,或一些重要的說話,將這些牢記在心吧!總之,我們要有「永不言敗」的鬥志,「你一日未死都有希望」的心,那就可以活得開心,過自己「你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