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 12月 31, 2022

知恩感恩

一年快將過去,時間過得很快,時間是甚麼?時間是概念?時間是幻覺?時間只不過是受時間限制的人類把時間定義為時間而已。

這一年來轉變太多,這些的轉變根本在過去沒有想過,因為根本不能想得太遠,既然有個安樂之地,為何要勞碌遠走呢?這些就是人受時間所限,未能穿越時空,飛越未來,回到過去;這些都是空談,因為人是渺小的,是不足的,又怎能窺探看似遙遠的未來?

感恩,究竟在平淡時感恩?還是充滿挑戰或困難的時候感恩?有時候聽到別人說感恩的事大多平淡,或得到祝福的,他們對於自己的安定或得到賞賜而感恩,這都是正常的心態,是發自內心的。但有沒有人因自己的遭遇而感恩呢?其實都有的,我相信在經歷不幸的遭遇時,這些人都會感恩,感恩他們仍有一口氣站在世上;人人感恩的事情都不盡相同,事情的價值又不同,那究竟甚麼事才值得感恩?如果我芝麻綠豆的事都感恩,又會否濫用了感恩?又會否讓人感到做作?其實,甚麼原因感恩都是個人的選擇,是自由的選擇。

因此,我個人的感恩未必感動別人,但足以令自己感恩。這年來,變得連自己都不敢相信,先是自己離開工作接近三十年的公司,老實講,如果不是遠走我也會辭職,離開一間不公不義的公司,這間公司充滿內鬥,自私滲透在各管理層,這樣的公司,迫使員工離開,一點可惜都沒有,只有憤怒。另外,離開香港,這又不是自己預計之內,完全沒有想,所以,人之微小又怎能預知未來呢?不過,不經不覺又過了半年,時間根本不會讓你停留,到這刻,感恩自己仍有生命氣息,經歷了這一年的艱辛,仍能在細說感恩之事。

人人的經歷不同,有些人平淡平安地活一世,有些人經歷不幸,很困難才可以過一世,無論平淡定不幸,生活總要過,所以,要活在當下,心存希望,知恩感恩。


星期一, 12月 19, 2022

良禽擇木而棲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意指優秀的禽鳥會選擇適合的樹木來棲息,同樣地,卓越的人才也會選擇適合的公司來工作,反映不論人或禽也會傾向合適的地方居住或工作。

移民是指在一個國家以外的地方居住或工作的人。移民有許多原因,包括尋找更好的工作機會、尋求更好的生活品質、逃離政治、經濟或社會的壓力,或者因為家庭原因而決定搬遷。


近年很多朋友選擇移民,這些朋友都有自己的小朋友,離開就是為了他們的下一代,這個講法有些人會有微言,但事實上,大部分移民的都是一個家庭地走,當然有些是個人或夫妻,但比例上家庭也佔了一定的比例,那麼多人移民,原因何在?未探討原因前,可能有人質疑移民人數真的很多?其實,只要留意身邊的朋友,你就會看到真相。

離開,總有原因要離開,不會無端端地離開。作為人類一定比良禽更優秀,良禽都知要擇木而棲,何況人類!我並不是鼓勵人移民,而是懂得要學得比良禽更優秀,識得選擇好的事物,識得向善,而不向惡,我們懂得思考及分析,知道那些是好,那些是壞,不要受歪理影響。我知道,今天的世代充斥歪理,受人尊敬的講者都未必一定講真理,我們要用真理來對抗歪理。


人類受複雜的環境影響,致使有機會未能作出正確的選擇,而良禽的正確選擇已根植在其基因裏,所以良禽一定選木而棲,人類授予自由,自己選擇,我認為這也是人禽之別。


移民或離開一個地方是選擇,人命有無數的選擇或抉擇,所以,每個人的選擇都不同,留或走,不重要,重要的是人性的抉擇,向好向壞,要堅守,要告訴自己的下一代甚麼是良善,甚麼是真相,而不是協助別人蒙蔽真相。

那裡是一個好地方,因為有一班好人,這班好人建設那地方,使那地方繁榮昌盛,但當好人得不到好報,守不住公義,公義不在,就惟有離開,當公義再次在那地方出現,一班好人必定會「良禽擇木而棲」,再次回到那地方,使那地方再次繁榮昌盛。


星期一, 12月 05, 2022

灰灰沉沉的星期日

天陰陰,氣沉沉,不見天日星期日。


今日是星期日,雖然沒有下雨,但是全日都灰灰沉沉,不見陽光,加上寒冷天氣,更加影響心情。有些人或者大部分人的情緒都會受天氣影響,如今日陰沉的天氣,使人們的情緒很抑壓,這樣的日子累積下去就會變成抑鬱。

幾日來天氣都很差,早輪橫風横雨,現在就又冷又雨,影響心情,這樣的環境,根本沒有外出的意欲,但留在家中又極之沉悶,看電視、打機、睡覺、吃東西,甚麼都做齊,仍然敵不過灰灰沉沉的天氣。

下午四點就日落,入夜了,日光的時間過得很快,更加令人沮喪。灰沉的天氣會令人提不起勁,困在家裡又找不到甚麼事情可做,噢!日子都變灰暗了。

不過,灰沉的日子總會過去的,不會永遠籠罩住我們,日子有希望,雖然未必可以很快見到陽光,但我們心存希望,陽光普照的日子必定再來,天氣好,心情也好,動力就回來了。

「日頭出來、日頭落下、急歸所出之地。」傳道書一章五節。

天氣的變化是尋常事,人世間的一切事也是尋常,何須為一時之灰暗而令自己沮喪呢?日出日落是永恆不變的,無人能阻擋的,又何須為灰沉的天氣而悶悶不樂呢?

「當太陽失去光輝的時候,朋友們不要憂愁,命運安排都是天數,讓我們快樂的迎接它,嗚…」《生命之歌》,以前很喜歡的一首歌,鼓勵自己的人生歷程不要太灰;沒有陽光的日子都不要憂愁,因為命運會安排,所以,灰暗的日子總會過去,我們在經歷這灰暗的日子時,不要憂愁,反而要快樂地去迎接日子的來臨。

今日,我們又如何要快樂地去迎接灰沉的日子呢?當然看世界盃(睇世界盃唔使畀錢㗎)、看 Netflix,用盡自己喜歡的方法來面對,總會在灰沉的日子中作樂的,何須太沮喪、太抑鬱呢?

星期四, 11月 24, 2022

人生如戲也如一場球賽

今屆世界杯跟過往有點不同,就是在冬天舉行,地點在卡塔爾,氣氛會否不及夏天?反而是受疫情的影響較大,有一定的限制,尤其是某些國家及城市,不過,始終是四年一度的國際盛事,都是受歡迎的體壇盛事,連我這些不太熱衷足球的都會追看。

我的愛隊德國隊,今屆當然會亮相,是四屆世界杯冠軍的隊伍,實力毋庸置疑。我由中學時期已開始支持這隊球隊,欣賞他們有腳法、有組織,每屆世界杯都有機會爭取冠軍,每次看他們踢球的時候都會見到他們的腳下功夫了得,但是,為何今屆小組賽第一場就輸給亞洲球隊日本隊?

日本足球隊是亞洲勁旅,是區內數一數二的球隊,與南韓隊齊名,經常都見到這兩支亞洲勁旅入圍世界杯決賽周,實力是肯定的。他們的水準越來越高,我相信是因為隊中有多名球到歐洲踢波,因而提升了他們的能力,但始終與歐洲勁旅四屆世界杯冠軍有段距離,究竟在這屆世界杯的小組賽能夠反勝德國隊二比一?

亞洲足球與世界級足球的實力差距越來越近,我不是專家,不作分析,只是分享我覺得這埸比賽的看法;上半場德國隊射入一球領先,下半場日本隊連入兩球反勝,一支四屆冠軍就此輸了,明顯不是輸在實力,而是信心,他們腳法了得,但是總是射不入,失去了王者風範,反而日本隊沒有因為上半場失一球而放棄,他們繼續努力,只要球證一日未吹完場,一日都有機會,球賽未結束,仍有機會,賽果仍然可以改寫,只要不放棄,就可以反勝。

人生也如此,一日未死,機會仍然有。人生不會一直失敗下去,到了時候,就可以反勝,只要努力做好自己,提升實力,一定有機會,機會不是要等人施捨,而是向人顯現王者風範,不怕輸,不放棄,你就會明白人生如戲,也如一場球賽,如德國隊對日本隊一樣,「波喺圓嘅,咩都有可能」。

實力重要,決心更重要,人生過程有種種困難,不放棄,有決心,勝利就在完場,日本隊給了我們一個好好的榜樣。


星期三, 11月 16, 2022

站在城寨的天台上看世界~一切都虛空

城寨、九龍城寨,只要上 Google 搜尋下就會知道城寨的歷史,知道城寨這名字如何惡名昭彰,知道為何城寨是一個三不管的地方,這些在現今科技發達的年代,很容易知道,不用筆者多說。

城寨、罪惡之城、黑暗之城 Dark of City,甚麼名字,城寨在人類歷史的洪流中也佔一席位,人類不會忘記有這個曾經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不過,無論如何惡名昭彰、如何知名,好與壞,都會成為歷史,已過去的。虛空的虛空,一切都虛空。

我的童年在城寨渡過,別人說的是城寨的歷史及演變,而我說的是城寨小故事,以第一身來說故事。城寨,因為環境及獨特的建築群,令世人深刻難忘,而一入城寨內,陰暗無光,不見天日,縱橫交錯的水管,灑下的水像下雨一樣,但這是一場永不停止的雨水。

不見天日,小朋友或者城寨人如何渡過每一天?因為這裡住的都是基層,父母要外出打工,小朋友自己照顧自己。寨內好去處不多,寨外可能要花費,我這等人就最喜歡走上天台,站在城寨的天台上看風景,一上到天台,就可以飽覽整個九龍半島及港島北部,美麗的風景盡入眼簾。其實,當時小朋友喜歡上天台玩,主要是因為可以在天台上走來走去,由這個天台走到另一個天台,可以由天台去揾朋友玩,又可以在天台上做功課。當你在跨過一個一個的天台時,你會感到莫名的興奮。

除了在天台上跳來跳去外,我會走到城寨的邊緣位置,站在這裡,遠望對岸,並呼吸新鮮的空氣,天台上的空氣總比寨內的空氣好。在天台上跳來跳去,不受如寨內的限制,看見嗎?是自由呀!我不受限地自由自在的走來走去,自由是何等的寶貴!城寨建築群獨特,樓與樓之間並排而立,高矮相約,所以,在天台上一個又一個的跨過,好玩非常,是我們這等人童年的玩意,是美好的回憶。

講起回憶,有兩件得意有趣的事,幾十年後的今天仍然記住,日出日落不停止,不回流,但記憶可以長流;其中一件事,是當大雨過後,或者打風過後,天台總會積起淺水,如一個大大的長方形淺水池,我們會有甚麼玩意,就是上天台放龜,讓龜龜也出來活動下,又真是挺得意。另一件事,就是有一天的黃昏時分,幾兄弟上天台看風景,突然有不知流星還是隕石的物體劃過天空,看得幾兄弟也很興奮。

雖然當年的生活困苦,但總是生活自由,沒有太多限制,就算限制,都只是環境上的限制,寨內衞生環境惡劣是其中一樣,除此外,生活總是過得開心,因為當時仍過得自由自在,只不過要努力工作及讀書,人人都為生活而努力,根本沒有想過一直存在的自由會有一日失去。城寨限制了生活,都只是衞生環境差,只要努力,有一日必定可以離開城寨,過更好的生活,但城寨沒有限制人的思想自由,只要你有能力,你在城寨做甚麼都可以。城寨似一座大監獄?表面上似,但住在裏面的城寨人,我認為他們都應該感恩,因為世界遺棄人的,城寨可以收留他們,還過得自由自在。站在城寨的天台上看香港,香港是充滿希望與機遇的城市,城寨人努力工作,小朋友努力讀書,希望將來可以改變生活,過得更好。

富人、窮人,生活都是一樣,食物及空氣不可缺,自由更不可缺。我認為人過得怎樣,時間一過,過去的也無意義,將來的,不會知道,只有活在當下,才有意義。幾十年過去,城寨也不見了,成為歷史,存留記憶,好與壞也不重要,也會被忘記。世上的事,過去的、現在的、未來的,一切皆空,又何須在乎?

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聖經》傳道書一章二節。


星期二, 11月 08, 2022

我的班只有二十一人

一位小六學生在社交媒體出 post 寫道「我的班只有二十一人」,意思即是由原本超過二十一人,現在只剩下二十一人,似乎有點感慨,道出以往有很多同學一起上課,到如今,不同了,少了很多同學。

這是小女離港前就讀的一間小學的同學寫的,這間小學位港島半山區,是一間傳統名校,有很多家長渴望小朋友入讀,而且有直屬中學校。收生及升中的前況因這一兩年的變化而變得容易,過往競爭激烈,無論小一或中一都非常大競爭。

一句「我的班只有二十一人」反映了甚麼?就是近年來的移民情況,移民的人非常多,來計一計,一班只得二十一人,其實,這類學校一班平均有三十三人,而且一級有五班,合共一百六十五名畢業生,而現在剩下一班得二十一人來計算五班,合共一百零五人,平均每班走了十一人,根據過往由小學直升中學的收生人數是約一百一十人,即是過往或一直以來,中學收小學人數是一百一十人,只要小學名次排名全級一百一十名前,就必入中學,到了現在情況,全級人數一百零五人,基本上,現在的全級小六生全部直升中學,可喜?定可悲?可能會有些同學讀得較辛苦,因為能力不夠的也可以直升。

每班走了十一人,都算嚴重,反映香港的教育有問題?或者走的人已難接受香港的教育,要離開,找尋合適的教育。走的家庭多元化,有中產的,有專業人士的,普通家庭的都有,一間出名而且多中產及專業人士的學校,有這麼嚴重的退學潮,為何當局或當權者不反省?不檢討?還是有心無力去挽救?其實,離合應順其自然,人有選擇權,但是,我好肯定是因為環境轉變才令人離開,就算持分者不接受這說法,也改變不到這事實。

一個地方改變了,而且改的不是好,你認為這地方還值得留下來嗎?留與走是個人選擇,但作為父母的,選擇好的環境是正常的事,因此,幾不捨得,很多父母為了小朋友,遠走他地。一個地方突然走了這麽多人,沒有問題嗎?我理解有些朋友很愛自己的地,緊持留下,建設此地,其實,走的人也很愛,只不過此地變得難以容納這些人,在此生活完全失去自己的自由。

生活是選擇,快樂決於人。


星期四, 11月 03, 2022

失去愉快的學習,你都有責!

自己做學生的時代,最愉快的日子應該是小學時,雖然自己就讀的小學是窮苦大眾的小學,但卻是愉快的,在我印象中是愉快的,壓力不大,學習沒有太大障礙,學校亦沒有給學生大量功課及課外練習。

升上中學,因為要應付來自不同學校的學生,因此壓力開始呈現。在學校裡面,除了玩,同學門也會著緊自己的學業,因為他們要向自己的父母交代,還要應付人生中最重要的公開試「中學會考」,當時為了應付中學會考,很多同學都會補習,或去自修室温習,總之就是要取得好成績。


幾十年過去,自己也不必為公開試而煩惱,不必給自己太大壓力,但是,到了自己小朋友這一代,教育及學習都出現了很大的問題。首先,教育制度出現問題,甚麼問題?是根本性問題,過份重視成績,小朋友自小就開始默書測驗及考試,在街上看見不少學生也拿著書本温習,整過教育都在互相比拼成績,根本沒有愉快學習的可能。學生由小到大都沒有自主學習,只學懂如何努力去追趕成績,在這種學習環境,那又學到人生的道理,又怎會知道德知體群美善?

現在的教育制度或學習模式完全走樣,根本就不知「想點」,學生及家長追趕得很辛苦,學生那會愉快學習?另外,學習環境也有不同,家長渴望自己小朋友出類拔萃,於是,除了上學,放學後或星期六日就會去學東學西,每人都學兩三樣,鬥多鬥勁,星期一至七都是繁忙兒童,每日都要應付沉重的功課,到星期六日又要趕幾埸去學東西,小朋友根本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那又怎樣發揮自己的潛能?根本這樣的環境,只會迫死學生,或者學生會變成一部學習機器,機器根本不需愉快學習,但小朋友是活生生的人,是需要自由自主地學習。


現在學習環境複雜,學生沒有愉快學習,只有在壓力過大的環境下成長。做成這局面,有多方面的責任,教育制度不用多說,首要的就是它,其次是家長,香港的家長人人望子成龍,出類拔萃,所以,盡自己畢生努力去催谷自己的小朋友,盡量要求他們學更多的才藝,認為這是對他們將來是好的。另外一種人,就是為了生意,迎合家長的需求,製造不同課程,鼓吹學習不同技能或技巧,可以提升能力,抓住家長心態,製造更多表演機會給小朋友,賺取更多的金錢,家長與這類人簡直就是合謀製造惡劣的學習環境,只有不停惡鬥,表面上是爭取機會,是上進的表現,實際上是破壞學習環境,間接或直接令小朋友失去愉快學習。

當然,也有人喜歡在壓力過大的環境中學習,一個怎樣的學習環境是個人選擇,這是自由,但愉快嗎?愉快的就是那些為了賺家長錢的人或機構,他們利用家長心理,製造出不同而目的一樣的課程,把家長的錢賺到盡,舉例,有間舞蹈學校,在起初,幾乎任何人參加的他們的課程都有演出機會,但後來,機會就需要額外交學費上甚麼精英班才有機會表演,當表演機會來時,又要再付款,因為表演需要練習,所以要加堂,加堂是要付出,所以,要在這學校有機會表演,不難,只要你有錢,甚麼精英班都不用甄選,有錢交更多學費就可以加入,就可以有更多的表演機會。原來香港那些所謂的興趣班,已變成如此勢利,如此物質,還找更多藝人助攻,吸引更多家長交學費,可悲的是,家長非常感謝這些學校,難道他們不知道家長交的學費就是養著這班人嗎?為何要讓這些學校如此放肆,為所欲為?

香港小朋友生活在大壓力的環境,競爭力又大,又怎會有愉快的學習?他們沒有愉快學習,作為家長的你,都有一定的責任,你們麻木跟風,助長了不良的學習環境,令到小朋友失去了的自己的自由時間,或失去了休息時間,只有不停學東學西,阻礙了小朋友的潛能發展。為何不讓自己的小朋友自由自主地愉快學習?總要讓他們變成繁忙兒童?

愉快的學習,對小朋友的成長非常重要,對家庭生活也很重要,愉快的生活,就是有自由自主的選擇。學甚麼,玩甚麼,是小朋友的選擇,不是家長,愉快的學習,就是小朋友的選擇,家長要做的,就是尊重他們的選擇,。受到尊重的選擇,就是愉快的學習。


星期二, 10月 25, 2022

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在香港生活了幾十年,突然作了一個轉變,去了外國生活,可能有人問,那麼大年紀也學人移民?又有人問,香港那麽好,為何要離開?又有人問,重新適應生活,不是很困難嗎?

聖經的傳道書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 。」生命是一個時間的流程,生活是在其中作出變化。

人生只不過是幾十的光景,中間轉變,皆有定時。接近三十年在香港打滾,因世情變化,作了一個決定,這個決應該是重大的決定,要舉家離開自己生活多時的「家」。由小到大都希望生活能多安居樂,在香港,有份穩定的工作,有個家庭,生活就是這麽的簡單,但原來到了時候,要變,就要作出改變,不論你是否甘心過往的生活,時候到了就要轉變,轉變就要欣然接受。

如果我們明白萬務都有定時,對生活上的轉變就不會感到徬徨,反而是樂趣,是享受。幾十年光景,轉換一下環境,重新適應,認識新事物,與不同的人接觸及分享生活,這些都能夠豐富我們的生命,使自己的生命更豐盛,人生就不會白白的過了。條件許可的話,改變或轉變生活,就能體驗不一樣的生活。

有種態度值得自己學習,接受轉變,甚至自己去轉變,生活就充滿喜樂。有朋友去了外國生活,放低了以往的教師工作,反而要作多方面的嘗試及體驗,他要去體驗生活,做自己以往沒有做過的工作,辛苦與否,都努力去嘗試及體驗,用樂觀的心態去面對。

做人很簡單,只要明白「萬務皆有定時」,一切皆自然,樂觀接受「轉變」,沒有過不到的事情,生活就在眼前,好好享受生活吧!

看「野人老師」後感之自由自主的愉快學習

近日看完 Viu TV 的「野人老師」大結果,整套劇都算有些感動位,演員都做得不錯……如何分析這套劇在網絡上有很多人詳談,所以,本人只想談談這套劇給人們對教育的反思。
  
我不是教育專家,但我由小到大受香港教育,小朋友也受香港教育,所以,都可以分享自己對教育的看法,而「野人老師」更令我有深深的體會。

自然教育,自由自主,劇中帶出自然教育的好處,讓學生愉快學習,真正的 happy school ,但是卻遭到殺校,原因簡單,因為現代社會不接納;時代的進步,產生了競爭力,小朋友一出世就要加入競爭行列,入學後,就要由制度下的教育灌輸知識,每日都在增加,基本上,小朋友被訓練成應付社會發展的鬥士。


以前,香港的教育被喻為填鴨式,只要每日上課就有知識由老師餵養,學生都可以吸收知識,知自己只要努力就可以改變命運。現在,香港的教育我也不知被喻為甚麼,完全不知是甚麼教育,學的是甚麼?究竟,教育只是吸收知識,應付社會發展?還是學習人生道理?所以,「野人老師」這套劇有其吸引及反思,同時,反映香港根本容不下自然教育這一套,更不用談自由自主,連學習也不可自由自主,那叫甚麼教育?我相信自由自主學習的吸收能力比較強,因為自由自主會按自己的能力及興趣去選擇及學習,這樣學生會容易吸收,並發揮潛能。香港的學校也明白這一點,因為課堂以外有很多課外活動,課外活動就是自由自主的學習的例子,但是課堂的學校卻問題叢生,不知為何?

在學生時代,當時也屬填鴨式教育,但當年的學生的壓力不及現在,可能當年的競爭力沒有現在那麼嚴重,或者現在的環境較為複雜。昔日,當然環境不及現在,沒有現在那麼富裕,所以,學習環境也不及現在,當時充斥著窮小子,學校沒有太多選擇。我曾就讀過城寨裡唯一的小學,小學建於一幢八層高的樓宇裡,課室只佔四層,其餘是住宅,其實它是由外國宣教團隊進入三不管地帶建立的。當時,一個課室內有兩個級別學生,除了教育學生知識外,還幫助窮學生過生活,學生與學校及老師關係非常融洽。後來,因為城寨學校不獲政府認可,就到了黃大仙的七層公屋的天台學校就讀,後來,又去了牛頭角七層大厦的地下學校就讀。

以前的環境不及現在,但以前的學校生活比現在愉快,雖不似自然教育,但仍能自由自主學習,令學生不單吸收知識,還可以學習做人的道理,反觀現在,就算可以大學畢業,能力也不及當年一位中學畢業的學生。


我們要反思的,學習不只是吸收知識,還要學習做人道理,品格、抗逆能力何其重要,看看當下的教育所產的學生,有多少人真正愉快學習?真正能發揮潛能?自然教育學習的不單是知識,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而且是愉快學習,因此,在香港這樣的城市,不知怎樣的主事人,自然教育或愉快學習根本無可能存在或發生。

愉快學習可讓可學生有個愉快的童年,還可以將學生的個人能力、潛能發掘出來,正如「野人老師」裏面的老師知道每位學生的個性及潛能,學生也清楚,人生就有了目標,堅定地向目標進發,就不會白過了重要的童年,往後人生就會更豐盛了。

星期日, 10月 23, 2022

教會學校給我們的反思

由 Year 6 升到 Year 7 即由小六升中一,在香港要揀學校可能要揀十幾間,而且還可以自行派位,即自行向心儀學校報名及面試,而在英國,升中都可以考試,考11+,考了後,可報 Grammar school,而 Grammar school屬於 Outstanding 學校,而沒有考或不打算考Grammar school 的就要報普通學校。

而在我們這一區,篩選 Grammar school 則只有四間中學可揀,而一切手續是經 Council 報讀,結果明年才知。今日這篇文的重點是,四間學校只得一間是教會學校背景,其他都是沒有宗教關係的學校,本來以為有一間教會學校,那就很高興游說小女報讀,這些都是正常的心態,因為在香港,一般是教會學校的,給人印象總是好的,而表面上,在香港數一數二的中學都是基督教或天主教,用這樣的心態去揀學都是合理。

在英國,我們對這裡的學校不太熟悉,那怎麼辦?有聽在這裡的香港人說過中學的情況,但並不全面,那我們唯有上網搜尋有關中學資料,赫然發現,唯一的教會學校劣評如潮而一面倒,有欺凌、打架、歧視、成績差、不重視等等,很多本地居民都不建議這間中學,我們深感可惜,昨天還去過那間中學,看看其校舍,十分宏偉,表面不錯。

我們可惜的,不單因其校舍不錯,卻劣評如潮,而且心中不明白為何一間教會會出現如此惡劣的評語?可能我調查不足,未看到學校好的一面?又或者這些劣評都不是事實?不論如何,這件事令我反思,也值得大家有信仰的人反思,教會或教會學校的,都應該品格較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較好,用一般心態或正面心態,在這樣的學校都應該是較好的。

無奈事情就是這樣,是基督教教育,但卻是帶出負面的信息。處於這個世代,教會不是要發揮更好的作用嗎?我們姑且當這件事不是事實,但我們可在此事上反思信仰對人們的影響,作為教徒或教會或教會學校的,不是要保守自己的心、保守自己的行為,做得更好嗎?或是做到合格的行為嗎?有時候,我們會在想,可不要太在意這些行為或負面的信息,只要做好自己,這說法也不錯,人人都做好自己的行為,那就不會有太多問題,對嗎?的確如此,但實際上又有多少信徒真的做到合格的行為呢?又或者有多少是真正的信徒?積極的信徒?人們對信徒,對教會的要求比較高,事實如此,否則教徒教會如世人無分別,那做信徒做甚麼?

其實,我們只想做個良善的人,不論信徒與否,何況人們會信徒或教會期望高,是正常的事。但以上這件事對我來看,人們並不認為有甚麼問題,教會學校與其他學校無異,這是悲哀的,縱使別人認為小事,但對有信仰的人來說是悲哀的,因為我們無論任何情況都應該做得更好。如果,基督教教育做得好,我相信校園的惡劣環境如仇恨、欺凌、仇視、歧視、打架等等會消失。教會學校應該要做好基督教教育,那就不會出現那麼多紛爭,社會就會更和諧,作為一位世界的持分者,當然樂見世界和平呢。

教育做得好,世界會和平;基督教教育做得好,世界會更美麗。人,性本善,性本惡,不是重點,分辨善惡就是在世上的一點一滴的行為,這才是重點。


星期三, 10月 19, 2022

有感而發~再見朋友

朋友,我可能不多,或者真的不多,交心的更少。自小離鄉別井,來到繁華彈丸之地,屈在九反地帶,幸得在天父保守之所,出於污泥而不染,人人向上,為生活而上進,生活多艱苦,久遠之時的生活確與今時今日不同。

生活,如何生活才可以愉快?家財萬貫?當然有錢應該比較愉快,但是壓力相對較大。有份好工、妻子子女、車子及屋子?當然也可以生活得愉快,但是有幾愉快?生活日常物質能滿足人,但是不能一世都是用物質來滿足,這樣,內心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快樂,就如「購物狂」一樣,不停用購物這樣的行為來滿足自己內心的空虛,這是病態,人的生活態度不可能變成病態,我們希望生活愉快,重點是「有得揀」,生活有選擇才能達致愉快生活。


朋友,有得揀?無得揀?朋友不需要揀,是時間上的考驗。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很微妙,人與人之遇上,未必一定成為朋友,這一刻是朋友,下一刻未必,現在不是朋友,遲些可能會是朋友,因素組合繁多。朋友,不分遠近,縱使日日見也不及在遠方的他她。所以,朋友與家人不同,朋友我可以揀,對我而言,我沒有刻意去揀,但我有刻意去篩選對自己不利的人。

朋友,是時間上的考驗。人到中年,理應有很多朋友,或者有些「好傾得埋」的朋友,當然有一些朋友,而這就是經得起時間上的考驗。我的朋友不需多見多講,有遠在加拿大,有遠在澳洲,當然還有在香港的,真心講句,他們都是與自己有經歷的朋友,所以,不分遠近。

自小有很多朋友在身邊,經過幾十年,有些經不起時間的考驗,這些時間考驗,其實就是在過程中的變化,有些可能經歷改變,令自己思想也與之前不同,與一班原本相同理念的人也不同,似是傾向另一個思維,連朋友關係都斷裂了。不過,也可以這樣說,這是他或他們的選擇,有選擇就有快樂,所以,不應感到可惜,當然身邊人會替我感到可惜,認為自小一同長大,稱兄道弟,現就好像陌生人一樣,我則說,生活是選擇,朋友也是選擇,最緊要生活愉快。


當然,有朋友由小到大都一起,有說有笑,生活又真的更愉快,但是,我會尊重「朋友」的選擇,我反而祝福這些朋友,希望他們過得愉快,過得有意義。而一直都在的朋友,間中吹下水,關心下,應該就會更愉快。朋友,不分認識的時間長久,而是大家是否「啱傾」,之餘,又是否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年輕時的朋友,一起經歷,美好的回憶不滅,中途離隊,或分開,不應可惜,應該祝福,因為你你你曾經也是一起經歷美好回憶的朋友。

再見朋友,不是真的再見,也不是真的不會再見,而是希望再見。有一位朋友已經不能再見,這才是可惜,這位朋友,年輕時,一起經歷了很多,一起高談闊論,生離死別,基本上,人的能力有限,不能控制。這位朋友雖然已離開了我們,但曾一起過的日子,一世不會忘記。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不應因政見,或因意見分歧等等而分裂,尤其是活在教會裡的人,我們合一是因為自己的宗教信仰,要互相包容及接納,而不是因政見相同而合一;政見、見解或意見全屬地上的事,教會不應因地上的事而分裂,反而要令地上的人和事合一。在教會裡的不在稱為朋友,而是弟兄姊妹,既然是弟兄姊妹,為何要分裂呢?

朋友,揀選自己的生活模式,應該尊重及祝福,無論朋友與否,良知更重要,生活失去了良知這元素,那就跟你說聲「再見朋友」了。

星期日, 10月 16, 2022

電子貨幣的盛行

在香港,很多人都用八達通付款,非常盛行,可以付款搭車、超級市場購物、各大商店、百貨公司、餐廳、士多等等,非常方便,除了八達通,還有其他電子貨幣,例如各銀行的信用咭、扣賬咭、Payme、BOC Pay、Alipay等等;香港的電子貨幣種類繁多,似是盛行。

但當我仍在香港的時候,還會去 ATM 機取現鈔來用,而且仍有一定數量的市民像我一樣,間中使用現金,這是代表了電子貨幣並未真正在香港盛行,我認為政府不派現鈔給市民消費,而將消費券放入指定的電子貨幣,也就是想推高電子貨幣的使用率,但現實並未成功。

成功的例子可能在英國,我到了英國之後,需要買必需品,付款的貨幣不是現鈔,而是非常盛行的 Debit card 。這裡的人大多數都使用,無論在超級市場、便利店、餐廳、學校、美食車,甚至街頭賣東西的檔仔都會接受 Debit card ,基本上,Debit card 流行的程度大過香港的電子貨幣,我很少見到市民使用現金,我自己也沒有使用,但亦會在銀行提取少量現金,以防使用,另一用法是在超級市場使用購物車時要暫用一鎊才可解鎖使用。

因為疫情大流行,致使英國人使用電子貨幣的程度非常高,除了使用 Debit card 在商店超市使用外,其另一樣更為流行的,就上網上購物 online shopping ;網上購物可使用信用咭外,就是 Debit card ,所以 Debit card 盛行的程度非常之高。這裡的 online shopping 最大的網店就是 Amazon ,購物非常方便,貨物種類超外,價錢亦算合理,更重要的,就是有一個月退貨保障,我也退過幾次,當然是有需要才退,不過它的服務又真是非常方便。除了 Amazon 外,其他很多超市都有 online shopping 送貨服務,連藥都可以送貨,真的全電子化,只要有部電話就可完成交易。

電子貨幣的流通,是多方面的配合,至少是商舖配合,設備要完善,我眼見他們只需一部小型裝置,就可以做到,其實,香港的商舖或菜檔都有這樣的裝置,但都不及英國流行,難道是人?是人的接受程度?而且英國申請一張 Debit card 也可以全程網上完成,非常簡單,但香港卻未能普及。

如果,要一個地方進步,最緊要的是人,人要接受新事物,人要不斷進步,政府更要作出各樣的配套,或者提供有利的環境,做就人的進步。一個地方進,就是這個地方的人生活得方便,以及自由,這些都應該是一個有責任的政府的所作所為。


星期六, 10月 15, 2022

失去健康,可以是甚麼都會失去!

還記得香港小學五年級的常識書,教導學生吸煙真的會危害健康,有死亡的風險。吸煙引致心臟病、肺癌、咽喉癌、心血管疾病等等,吸煙那麼的高風險,為何仍有這麼多人吸煙?而且吸煙年齡也年輕化。

不論在哪個國家,在香港也好,在英國也好,總會見到很多人吸煙,而且非常年輕。很久以前,在香港自己曾住的地方的一個垃圾桶,就在這裡,有三四個人圍住垃圾桶,各不認識,齊齊在吸煙,似在打邊爐,圍住垃圾桶打邊爐,你話可笑嗎?吸煙真的能滿足到你嗎?還是當時天氣太凍,要吸煙取暖嗎?

今時今日,身在英國,不時見到吸煙的市民,不論男女,不論老少,在街上,吸煙的人甚麼類型都有,有少男少女如學生,也有長者、亦有老師、家庭主婦等等。我所看見的,他們吸煙不當甚麼一回事,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當然,吸煙是個人選擇,健康也是個人選擇,但是我認為既然吸煙是有害的,為何仍要吸下去傷害自己呢?

有時候,看見很多 College 的學生吸完煙後才入學校,有時甚至每日中午吃完午餐後,到學校的花園裡吸煙,難道飯後一支煙,快活過神仙?問題來了,吸煙年輕化,學生也趕著吸煙,吸煙人數不少。其實,吸煙也會影響儀容,不明白為何年輕貌美的少女也會隨意拿出香煙來吸食,難道吸煙真的表示自己長大了嗎?還是受同輩影響?吸煙也有一定的金錢支出,有些學生有 free meal,是政府資助的,既然因為他們是低收入,是窮困的人,為何仍要拿錢出來買煙?情況似乎不理想。

我經常問自己的小朋友,日後會不會吸煙?她們都回答不會;會不會受朋友影響而吸煙,答也不會,但願日後不會,因為我們深明吸煙的壞處,所以,我們會教導小朋友不要吸煙,做個健康快樂的人,有健康就有快樂,健康真的很重要。

最後,一個自由的社會,個人選擇重要,因此,吸煙是個人選擇,健康也是個人選擇,不過,健康是享受生活的基礎,失去健康,可以是甚麼都會失去。對我個人而言,根本無必要吸煙,既健康又可以節省金錢。

星期四, 10月 13, 2022

有感而發~美少女講粗口

有一次,發現小女電話Whatsapp group 入面有位同學留下英文粗口,正是那位同樣移英的同學仔,哈!哈!果然很快學懂大眾都曉得的粗口。

的確,粗口易學易講,講粗口很多人都會,不用在街上,上 YouTube 看看所謂網紅們,粗口橫飛,同樣多人收看。講粗口無問題,對我來說不是甚麼嚴重問題,但要顧及自己的身份及場合,過往經歷,看到不少教會的信徒也會粗言穢語,甚至聽過有些傳道人也會講粗言穢言。而我覺得在日常生活中無需要以粗口溝通,根本無必要夾雜粗口,反而破壞了整個交談氣氛。

有些人講慣了粗口,在工作上的溝通都會自然講起粗口來,記得某地有個紀律部隊高層開記者會,突然講了一個字的粗口,整個環境都非常尷尬,連帶他的同事都感到尷尬,有些在偷笑,就此事看來,正正是「面就人哋畀,假就自己丢。」簡直無文化。

某年,我在茶餐廳工作的日子,入面的前輩,每字每句都是粗口,非常難理解,需要時間去化解,試想像,十個字的句子,每個字後都是粗口字,即是一半粗口,一半正常字,跟他們打交道,真是不要太認真。我曾經問過一位前輩,為何一開口第一句就是粗口問候別人?這位阿叔道出真相,「講左先唔會蝕底」一句就知佢哋怕~蝕底。原來他們怕蝕底,不講粗口就會蝕底?我覺得講粗口多可能要去做言語治療呢!一句入面夾雜太多粗口,不單令人感到難以明白,更令人覺得無禮貌及無文化,說話清新不是令人更舒服嗎?當然不是要你說得美麗動人,但也不需句句先問候他人母親。

以前,自己讀書的中學是男校,同學們說的句句也夾雜粗口,其實,那個時期的學生的說話中也是句句夾雜英文,兩者同時存在,同時在一間男校,而我並沒有選擇講粗口,因為講粗口代表你不尊重受聽者。曾經我的哥哥講過一句粗口,我只對他說了一句「做乜講粗口」,此後,再沒有聽佢講過粗口,我相信他是不再講粗口,而不是不在我面前講,因為他是一位基督徒。
有日,在街上,聽到幾位美少女的對話,句句夾雜粗口,難道粗口會令美少女更加美麗動人?還是說了粗口代表自己更加成熟?還是只是日常的用語?

星期三, 10月 05, 2022

人生無常

人生無常,嘆番杯先。每日都有無數事件發生,有幸有不幸,幸的導彈不會落在民居,不幸的又在試射挑釁。生活充滿挑戰,眼光不需放得太大,就在自身,應該如何面對?思考人生的道路如何,才會過如何的生活。


今日在自己住的屋苑向左走,到附近的 Riverside cafe ,坐低,坐在角落,嘆番杯咖啡,望向門外,看著小朋友在玩車,看著人們出出入入,聽著自己不太熟悉的語言,喝咖啡,與太太享受一刻的生活,寫意自在,一刻,時間不多,但珍貴。

人生無常,也無力,因為世事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人的能力有限,無力改變,你不能阻上戰爭,不能阻止試射導彈,也不能阻止別人做一些「衰嘢」,其實,人的能力真的非常小,但是,當一個一個人的力量加起來就能改變世界。當然,要去改變世界,我沒有這麼偉大的理想,我只想平平淡淡的過生活。

就是人生無常,就要好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自己想過的生活又是怎樣的生活?很簡單,就是自己過得安樂,不論在世界任何地方,只要自己過得安樂舒服就可以,即使在壓力大的城市如香港,只要自己喜歡的就可以,簡單來說,即是自己選擇自己的生活,不受別人限制,如果有人喜歡受壓環境,喜歡受監控,也可以過他們自己喜歡的生活。這個講法很簡單,不需太多顧慮,因為人是自主獨立的。

今日不知明日事,況且,我們只不過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每分每秒都有變數,何不處之泰然來面對?人生無常,樂於當下,才是生活。


星期日, 9月 04, 2022

仲講自由?

自由?自由是甚麼?其實,自由二字不難解,難解的是為何現代人生活得無自由,或失去自由?究竟怎樣的生活才有自由?才活得自由自在?

我覺得自由的生活就是有得選擇,有選擇就有自己的生活模式,我的生活模式是自己選擇,那麽,人生就變得樂趣及意義。「選擇」對我來講很重要,如果任何事情都受到限制,我沒有選擇權,你認為還有生活樂趣嗎?雖然,「自由」不是可以任意妄為,但至少有得「揀」,可以「揀」是代表尊重人、重視人,並不是受規範,按一套做法去行,如果受單一思想或單一權力影響,這就是專制,專制就是「有人話哂事」,你無「say」,你無得「揀」,這樣的生活算是生活嗎?是,有些人真的很樂意受人管,管這些管那些,一日不受管不安樂,這是生活嗎?是,是另類生活,或者生活在平行空間。

當然,講「自由」的大前提是不犯法,不過,法例也應該重視自由,即是互相尊重。在不犯法的前提下,自由應該可以得最大空間,例如,我們去一間超級市場,選擇不多,只得一兩件貨,都有得「揀」,但卻沒有我想要的,而另一間超級市場就有百幾樣貨,可供選擇的非常多,任我「揀」,可想而知哪間超級市場最受歡迎?其實,道理簡單易明,生活不就是這樣嗎?有得「揀」先至是生活呀!

我對生活要求很簡單,不可有太多限制,我要的是自由生活,選擇不可缺。基本上,人人都渴望自由,可想而知「自由」是多麽的重要。如果,只受限於一個或一班人的決定,我相信會阻礙人的發展,對社會沒有幫助。不單我一人,人人都可選擇自己的生活。

「自由」對人來講非常重要,受限制只不過受自己本能力所限,而不是受他力之限。我們要珍惜自由,讓生活活得自由自在。


星期五, 9月 02, 2022

面對真相,良心站哪邊?

小時候返教會,要認識真理,返學是教會學校,也是認識真理,我們的信仰是要認識真理,真理是包含真相,返教會有信仰的應該會認識真理,尋求真理,同樣要尋求真相,對事件應該要認清事,不應受其他人影響,我們有獨立的思想,思考自主,其實重點就是返回聖經的真理。

我不是研經家,但我知道真相不應被改寫,或者事實又好,真相又好,根本無得被改寫,因為事件或事情已經發生了,就算沒有太多人見,或沒太多鏡頭拍下,發生過的已成事實,不是有權有勢的人說了算,或是可以推翻。老實說,將事實推翻或描寫成另一件事或另一版本,是多麽難道高的事,為何不面對現實,從錯中改,檢討後再向前行?

做人做事要對得住「良心」,究竟我們如何對待自己的良心?面對事件不是要尋求真相嗎?如知真相者不是要坦然面對嗎?我們企圖去改寫真相,有何目的?對得住自己的良心嗎?可能有些人根本不理良心,只求達到目的,或者有些人未能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受到其他人影響。這個世界上資訊泛濫,正確與否,有時真的很分辨,所以我們都要認真思考,明辨是非。

在這個混亂的世代,作為有信仰的人應該怎樣面對真相?我們應否按自己的良心來面對?還是臣服於地上的權力?一般人按良心,既然人看得見的事實就不要埋沒良心,遮掩事實或不聞不問,作為信徒就更要將真相傳開,或者堅持真相,即是不要受歪理影響,最簡單的是將你看見的事實或真相保留在心,明明看到的,不要因為有人大力宣傳話假新聞假乜乜,只要相信自己看到的事實,難道看到的都會是假?「指鹿為馬」不加思索嗎?

更重要的是,信仰是相同的,真相就不應有差異,我們應該用良心對待事實,面對真相,基督徒應以聖經為依歸,真理不會被蒙蔽,希望有良知有信仰的朋友,不要給塵世的虛幻蒙蔽,不要受地上壓力而不聞不問,或走向「指鹿為馬」的世界。

在混亂的世代,我們要求真,要以良心來對待事實,不要讓真相被蒙蔽。


星期六, 8月 27, 2022

政策正確的特殊教育

特殊教育需要 Special Education Need 簡稱 SEN ,在這個國家裡,支援這些學生資源充足,政策良好,對 SEN 非常照顧,暫時看不見歧視。

我在香港的時候,研究有關 SEN 的情況超過十年,在我的看法,香港不及其他國家或地區,不及台灣、英國等地,因為香港的處理手法絕對不合格,因為由資源下放去學校的時候,任由學校決定如何做法,而學校最大的就是校長,若然校長的做法或對這方面認識不足,又或者根本只想提升學校地位,對 SEN 的照顧就是得過且過,所得到的資源分配就很容易錯配,完全對 SEN 無助。

香港的 SENCO 水準可能不及英國,或者受限於學校政策,而不是因應 SEN 的需求而去做,所以 SENCO 形同虛設,尤其在中學的做法,完全看不到有甚麼支援。而在英國,給我的感覺是除了 SENCO 外,整間學校的教職員都很重視 SEN,所以,基本上教職員的態度非常重要。其實,這裡的做法非常全面,非常重視,因為人人平等,並不是在香港要死去活來般才爭取到一丁點支援,只是一丁點而已,但學校每年學期尾都會有份報告,一年來做過甚麼支援,我一看之下,十項只有一項真正做過的,或者我所知的只有一項,所以,香港的特殊教育真的很特殊,特殊在無做過當有做,然後向教育局及家長交待。

英國可能整體上做得全面,或者這裡的歧視政策做得好,加上,持份者對 SEN 的認為較多及尊重,因此,感覺良好。英國這邊的做法不是 SEN 而是 SEND (SEND means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and Disabilities)加多一項照顧。在找學校時,學校的網頁都會顯示有關 SEND 的照顧,每間學校都會有一位 SENCO 負責統籌。另外,亦有一些特殊學校,但這些並不似香港的特殊學校,例如有一間特殊學校專收 ASD 及學習困難的學生,集中照顧這類型學生,當然要做一系列的評估才可以進入這些學校,得到的照顧絕對比香港好,因為這裡的教育政策比較好。

我相信英國的教育政策做得好,SEN 才有希望,但縱使政策正確,但執行上都要配合才有效,所以,一個政策有良好的結果,皆因執行政策的人做得好,但如何令到執行的人做得好?其實很簡單,就是對這方面有充分的認知,有充分的認知就是有好的教育,又是一環扣一環的結果,最後,只要各人認真對待,成件事都變得有希望。

我不是專家,我只知道好的教育政策對學生絕對有幫助,英國做得到,因為這裡願意投放資源,政策正確,執行政策的人配合,減少歧視,人人平等。


星期一, 8月 15, 2022

有感而發~八月十五日

這個日子對我很重要,是工作紀念日,不過,到了今天已成為過去,今日應該走到第廿八個年頭,可惜捱不過,工作紀念日變成哀悼日,很遺憾未能做到退休。

每年八月十五,西曆八月十五日,我都會好好記住自己第一日出來工作的狀況,我會一世記住,因為這樣可以給自己一顆動力。其實,我對這份工作很熱愛及忠誠,我期待自己有更好的成就,好可惜,原來能力不及人士關係,或者我不太喜歡 Social, 更不會「打牌」「畀着數」,所以我的機會就失去了,或者我的際遇不夠好,或者這機構靠人士關係多過專業資格,又或者這樣說我遇着不該遇的管理層。所以,一直的失敗,不應怪在自己身上,因為你已很努力,能力比人強,上位的卻不是你,對你是一種侮辱。無錯,我的舊公司就是這樣,你身上有多張專業資格,也不及那個考試不合格,更不及沒有甚麼資格。生存都要看際遇?靠關係?只不過是我太信任這班不夠班的管理層。曾經相信舊公司在香港可以與業內龍頭爭一日之長短,可惜倒行逆施,管理層管理不善,其實是「不夠班」,難怪做事都那麽不濟了。

  
我不是一位 Super Dad,我也想成為一位 Super Dad,給家人豐盛的生活,可惜,我職位低,賺錢不及別人多,沒有大屋住,沒有車子代步,也不是商人,沒能力活躍在商人圈子裡,希望他們只是買賣的商人,而不是周圍去傷害人的傷人,不過商人又好,傷人也好,他們為的只是自己利益,最終只是錢,究竟生活只是為了錢,甚麼原則都放棄?信仰在哪裡?各自表述的信仰?價值只困在錢裡?我窮,所以做不到  Super Dad,只是一個小市民,而我這個小市民又追求甚麼?追求大屋?名車?小市民又怎會有這樣的能力?究竟,我們所做的只是享受各式各樣不能自行選擇的生活?可以受各樣的限制嗎?甘願埋沒良心?甘願放棄公義或視而不見?眼見很多人都變成一個甘願受限制的商人,亦見在宗教界活躍的人放棄了真正的公義,或者坐視不理。

我只是一位普通小市民,我只能帶家人遠走高飛,尋找自由的國度,生活不就是要自由嗎?當然,自由不等於可以任意妄為,自由是有「選擇」的自由。八月十五的月亮特別圓,現在,晚晚都可以站在露台上看月亮,每日都看大自然的變化,深深感受自由的空氣是多麽的珍貴,「自由」不應受限制生活,更不應配合不義的事而行。

  
八月十五,日子過得很快,離職後,八月十五也應該隨後不作任何記念,讓自忘記過去,努力將來,自由而活,活得自由,生活愉快。我是一個擁護自由、堅持原則,對不義之事不妥協的人。
  

星期四, 8月 11, 2022

跑步、寫文、攝影,生活寫意?

近來,為了身體好,多做些運動,而維園又在附近,真是最佳的時候,每天早上去跑了。跑步的其中一個好處,就是在過程中思考日常生活,甚至思考人生道理。我個人本身喜歡思考,個腦要動動,就不至於成為呆子。

  
寫文章,我一直以來都有寫,應該大概都寫了十多年,甚麽令我堅持寫下去?而且又不是甚麼受歡迎文章,為何仍要寫下去?其實,我喜歡用文字去表達自己,並不介意讀者人數,寫文章是我的喜好,寫文章的時候,可以令自己思維清晰,也可以明辯是非。

我最喜歡用文字去表達自己的見解,可以表達自己代表有自由,如果我連寫幾句表達自己也不能夠,還有自由嗎?仍能給我寫文去表達,即代表我仍然有自由,自由對人類很重要,不單單對我而言,所以,人類應該好好珍惜這樣的自由。

  
我知道我的寫作不是太好,但有人講過,只要你肯寫,你會越寫越好。有些人會覺得很難找題去寫,的確是,一般人要找題去寫文章的確有困難,受過訓練或一些讀文學、記者等等出身的人就較容易,但是,正正我們是一般人,一般人最佳的題材是生活,一般生活也可以是文章的題材,所以,我們這類不是大作文大文豪,就在生活裡找題材了。

另一樣我喜歡做的事是「攝影」,或者叫做「影相」。我的第一部相機大概三十年前擁有,我影相影了三十多年,也算是資深攝影師,其實,我只是業餘。我喜歡影相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將最美的一刻留下來,所以,影相是將光影與時間的結合,簡單講是把最美的一刻,而這一刻就是時間,而美就是光影,影相按制就是捕足光影停留在時間內,每影一張相就是捕足最美的一刻,當然,未必每一張都能拍得美,但是每一張相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另一種美。

  
攝影,除了要捕足最美一刻,就是把生活記錄下來,讓人重温,回憶過去,有過去才有將來,看見過去,才會珍惜當下,所以,攝影真是一件很特別的事情。不過,要拍得精彩及專業,真的要下苦工,是需要努力學習及練習,就如人生一樣,需要終身學習。

跑步、寫文、攝影讓自己生活得自由自在,因為這些都是自己喜歡的,是自己揀選的,要感恩,要珍惜。
  

星期三, 8月 10, 2022

有感而發~朋友篇

小時候,返教會認識了很多朋友,我們一起長大,關係甚好,稱兄道弟,非常開心。日子久了,長大了,有自己的工作,以及成家立室,大家都在努力工作,努照顧家庭,活在自己周圍的朋友圈,而自小一起成長的朋友就日子越久,關係就越走。

朋友二字,有多重要?有多重視?人人不同。人越大,經歷越多,價值觀都有所不同,有些大家小時候相同的價值觀都不同了,我明白,人的觀念或想法隨著年紀、經歷而改變,這是正常的,但我認為無論怎變,我們的核心價值都不應改變,可能有人問,誰的核心價值才是真正的核心價值?問得好,如果有信仰,核心價值應該以聖經為本。另一講法,核心價值其實就是基於事實,不能將事情扭曲。

朋友與朋友之間有很多話題,「啱傾的就傾」所以,當大家「唔啱傾」話題沒了,朋友都沒了。做朋友又要講求性格,一大班朋友總有些性格不相同,有些人會接納不同的人,有些人卻相反,只會有幾個要好的朋友。對我而言,我比較開放,接納較多不同性格的朋友,所以,到了現在,我雖然朋友不多,但層面卻廣。


這幾十年來,朋友流失並不算多,但可惜的是,流失了一些以往稱兄道弟的朋友,以往經常一起飲飲食食,「乜都傾餐飽」,現在卻像消失了,可能大家生活背景不同,接觸的人不同,思想上都有改變,導致大家不多往來,可惜可惜。

更因一場社會運動,將一班朋友分裂了,甚麼令我們分裂?政見?價值觀?或者大家對自由的看法不一樣了。直接講句「已經唔啱傾」令到「朋友都冇得做」。其實,我又不介意「朋友都冇得做」,我崇尚自由,自由是有得選擇,你選擇不跟我做朋友,沒所謂,我尊重,但我的選擇也要被尊重。

朋友,政見不合不緊要,緊要的是尊重與選擇。當然,我仍希望識於小時候的朋友可以一世都係朋友。到目前,我很高興我的小學同學仍然有你們;中學同學雖然得幾個,而且不多見,但我深感榮幸有你們;教會的朋友,我們稱為弟兄姊妹,深感可惜,竟然有不同的價值觀,不能一世朋友,但我會等著你來再交往。


小時候,看似只受父母的限制,而長大後,很多事情都身不由己,所以,當長大後,你會往往想念從前,因為「從前」大家關係很好,只有理想,沒有煩惱。

星期日, 8月 07, 2022

一個月後的心情

時間過得很快,一個月就此過去,來到英國習慣了嗎?其實,仍然在努力去習慣英國的生活,因為畢竟是兩種不同的文化,要融合是需要時間的。

一個月過去,究竟心情如何?暫時來說都算OK,意思即是適應尚算可以,暫未有思鄉之感。來到英國之後,有很大不同,首先是飲食方面,這裡中餐只得一間,港式茶餐廳一間也沒有,所以出街吃飯,基本上是要吃西餐,我們所講的西餐正正是本地人的正餐,意粉、Pizza日日吃是常事。我們也很努力去適應,或者我們也會喜歡吃意粉及薄餅。

每晚煮飯的時候都會盡量煮回在香港時吃的美食,讓自己保留香港的味道,講到美食,香港始終是美食天堂,我們間中或會掛念或想起「星洲炒米」、「椒鹽豬扒飯」、「咖哩豬扒飯」、「咖哩吉列豬扒飯」、「馬來西亞炒貴刁」、「生炒骨飯」、「海鮮會飯」、「焗豬扒飯」、「餐蛋出前一丁」及「叉燒飯」等等,我們都好想吃,但是已經很難吃到,就算在英國可以吃到,味道始終不及香港的味道。

 除了美食,香港的人和事,我們也會想念,間中都會想起自己離港前的居住環境,會回憶以前的生活,不過,在英國生活,因為為天氣比香港好,香港每年夏天一出街回來總會身水身汗,但這裡就沒有這情況,這個夏天過得比往年好,但心裡仍會掛念香港的情況,但不至於思鄉之感。

朋友,我們不多,而且在香港時也沒有經常見面聊天,反而人在英國這段期間,找了多位朋友視像聊天,傾的時間可能比以往還要多,世事往往如此,近就不相往還,遠就珍而重之,人的確奇怪也。

可能暫時來說,英國的生活自由自在,對比香港似每日在鬥爭,與甚麼鬥爭?鬥爭甚麼?甚麼都好,只是看見香港越未越困難,所以,希望香港的朋友「撐住」,終有日會見到黎明。(記住見到黎明要Say 個 Hi 呀)

現在的感覺似自己生活穩定,而香港就活在痛苦中,每日都在受苦,壓力非常之大,又似自己想做的不能做,人生似乎跌落深谷,完全無法逃出,困在籠裡,自由自在的生活,不知何日來。我們對自己深愛的香港淪落至此,深感惋惜。原來,當你抽離來看一個地方或一些事情,如現在離開香港,到了英國,對比生活,回頭一看,你會替香港流淚。

希望在此地努力生活,享受生活,否則,白白浪費移英的努力及心機。自由,其實不應去爭取,而是人類基本的權利,為何仍然「fight for freedom 」呢?


星期三, 7月 27, 2022

人生下半場

五十歲,這個年紀不算老,但也不後生,我的人生下半場就在這刻開始。

勞勞役役大半生,到了人生一個重要的年紀,人生的分水嶺,我應如何自處?我作出了人生非常重要的決定,我選擇辭職並帶著家人離開香港,移民到英國。為何有這個決定?你不是有份穩定收入的工作嗎?你不是生活安定嗎?其實,我就是生活不安定,我就是工作不順境,所以,是時候作出轉變,也可以說是「係時候啦」。


由作出決定,到走的一天,用了六個多月時間,在這半年多,我們的人生作了翻天覆地的轉變。我們很有決心地作了這個決定,原因事情變化得很快,也出乎意料之外,這個意外就由半年前多說起,整整半年,發生在我身上太多事情了,也迫使我作了重要的決定。

一次意外,差點取了我的性命,那次突發性心臟病,入院即做手術,並留院住了幾天,這幾天讓我思前想後,要怎樣面對日後的生活,也讓我思考如何過生活。在香港日忙夜忙,「趕頭趕命」過日子,為生活為家庭,無論公司如何逼迫你,你也要去承受,承受不起的結果便是換來一次的突發性心臟病。血管栓塞而引發心臟病不是一下的事,而是日積月累,所以健康真的很重要,不要為生活而失去健康,否則你將失去一切。


心臟病發一事令我明白健康的重要性,而另一件事是工作,就是升職的問題,在前公司工作,原來你付出的努力並不會得到應得的成果,更令人氣憤的,別的同事不用怎樣付出及努力也可以得的比你更豐盛,簡單而言,升職升了一個比我資歷淺,沒有專業資格,能力比我低的同事,你可能問為何升他?哈哈!這間公司好特別,升職不是你幾努力,幾有專業知識,專業資格多過你上司,而是老闆「like 」你,喜歡升你就升你,至於他們背後做甚麼就不得而知,我只知道他們這樣對我,簡直侮辱了我,又羞辱了公司,因為一間健全的公司不應落在這樣的人手中,但這間公司偏偏落在他們手中,傷害了無數肯付出及努力的人,更可笑的這些人又可以更上一層樓,根本成個制度都是講關係,我付出的一切他們看不見,或者根本我不是他們的「自己友」。

其實,這兩件相關的事情加速了我離開香港,當然背後更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地方變得越來越差,不似我們的香港,為了下一代,你不能不另覓出路,而這兩件事,只是加速離開的因子。如果仍留在一個苦不堪言的地方,可能只會越來越差,難聽講句「死得更快」。

人生五十,我的下半場剛巧開始,給我一個好的時間線。工作了大半生,轉場至人生另一個舞台,希望是好的開始,或者,人到了某個階段,做另一些不同的事情,也是一件樂事,如果人一世都是勞勞役役,最後死在工作裡,生命又有何價值呢?而人生下半場,由這樣的情況轉埸,如戲劇般,算是精彩,不會是悶劇一場。


人生真是如戲,這戲是有起承轉合,我的上半場,由大陸來港,又離港至英,曾住過城寨,中學讀過數一數二的學校,又經歷死亡的心臟病及一團糟的公司,算是有經歷,不枉過。臨離港前,一位好友不幸離世,遺憾未能相約見面,我們仍在相討在哪裡見面,未果,他已不幸先行一步,我們相識超過三十載,非常傷感,我相信他已在天家,不用在苦難之地生活。

這半年經歷甚多,改變太大,需要時間去沉思,去消化。過了大半世,看似沒有甚麼成就,只是勞勞役役,但我仍堅持自己的信念,要活得自由自在,要相信總有希望。

人要向前望,生活如何改變,思維也要改變;我相信我的人生下半場應該要活得比上半場精采,人生才不枉過,但精彩不一定要賺大錢,住大屋,而活得開心,活得健康。

星期日, 7月 24, 2022

擔心生活?

近年移民是熱潮,很多人都想盡辦法「走佬」。有些人對移民完全「冇有怕」,這人當然有自己的能力,但有些人卻擔心自己的生活,其實擔心是人之常情。

畢竟移民是由一個自己熟悉的地方去到另一個地方居住,而這個地方卻未必完全認識,或者像我們一樣,根本完全未踏足個英國,我以往去旅行,最遠的是去了泰國,最多去的是台灣及沖繩,所以,走遠了有擔心是正常的,而且,移民跟旅行完全是兩回事,但我認為移民也不用擔心,因為像我們一樣,只要做足準備,也做好心理準備,很多事情都可以迎刃而解,重要的是一家人同心同力。


當然,重點就是決定是否「走佬」,要移民前,最大困難是決定,只要下了決定,才會產生移民前後的擔心。人類居住在地球,是聚居動物,所以,一般人會類族而住,但我認為當你居住的地方,無論因人或事而改變,而這改變是自己無法接受,也無能為力去改變,這時候,不可能留在原地行屍走肉,惟有另覓出路,離開原居地,去一個自己真正生活的地方,至少你會命也長久一點,不會在原地屈屈而終。另外,人生在世只不過是幾十年日子,在浩瀚的宇宙時間線,根本沒有存在的價值,意思是人類放眼宇宙是極之微小的生物,不過,作為人類,應當活在當下,享受神給人類的禮物,所以,我們應該要活在當下,不論住在哪裡,都是住在地球村,只是地球的某一邊,時代進步,科技發達,無論在哪一方,隨時都可以見面交談,我們未能放眼宇宙,也應放眼世界,你會大開眼界,不再是井底之蛙。

擔心?的確會有,不過,我們在香港同樣也會擔心這擔心那,我明白移民前後必定有很多事情要煩,這也是必經的階段,以我們為例,現在已經處理了大部分的事情,我們會以平常心去處理,不用太心急,因為我們明白到「船到橋頭自然直」的道理,每樣事情總有辦法處理,重點先要處理自己的心情或情緒。另外,要處理問題就要先讓自己情緒平和,再讓自己腦袋清醒,否則一樣簡單的事情都會弄得一團糟。


雖然會擔心移民前後的事情,但我們也可以找朋友或者一早到當地的人幫忙,正所謂出外靠朋友,所以有很多人都會樂意幫忙,日後,我們也會成為幫助別人的人。而且,在這裡的人一般都很友善,所以,可以放心在異地居住,日後成為自己喜歡的居地。

最後,我只知道,無論甚麼環境要面對,只要心存希望,讓自己情緒安靜,腦袋清醒,必定可以平穩安逸過日子。日子慢活,好好過,生活健康又快樂。

星期六, 7月 23, 2022

不要放棄

離開之後,總有點遺憾,因為仍有很多地方沒有時間去回顧,也因為所謂的政策沒有好好跟朋友道別。比起以往,移民的時候,總會與好友見面吃飯道別,現在可能只在虛擬的網絡上見面,難道元宇宙世代已來臨?那麼就不用移民了,或者移民了也不會因見不到而傷心了。


始終都有不開心,原先打算在離開前提早一個月離開公司,用一個月時間去看看香港不同地方,看看自己以前熟悉的地方,或者自己一直想去的地方,例如長洲或南丫島,最後都沒有去到,真是非常可惜。而自己非常熱衷攝影,所以認為土瓜灣這類舊區是攝影的好地方,但我也沒有時間去拍攝。有時候,真的不明白為何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總是忙完又忙,時間就這樣過去,一去不返。

有時會怪責自己,因為連這樣簡單的事情也做不到,但有時候又會明白香港人就是忙碌過活,不要放在心上,因為整個香港已放在自己心,好好記住美麗的香港。我明白人的能力有限,時時都希望用最少的時間做最多的事,當然能做到的是好事,做不到的也是正常,只要記住,不放棄,你想做的一定做到。

無錯,不要放棄,只要向著自己的夢想進發,一定可以成功。我並不是一個「好叻」的人,我也從來沒有到過英國,所以移民到英國我一輩子都沒想過,但現在卻活生生的住在英國,開始融入這國家的生活。其實,只要有決心,我認為很多事情都可以解決,只不過是時間問題,只要有時間,好多事情都可以慢慢解決。

我又認為,離開一個地方,無論去到哪裡,只要是齊齊整整的一家人,都是開心的,不用怕生活如何,因為你重要的人已在身邊。

星期三, 7月 20, 2022

走難?

走難?心境上算是走難。實際上是移民,或者有「條友」稱這是「移居」,民或居,「乜」都好啦,總是由一個地移動到另一個地方,有些人選擇仍保留些東西留在香港,有些人就選擇連根拔起,但我相信離開的人心中仍然心愛著香港。

這次走難,最辛苦的可能只是在離港前的一個月瘋狂執屋,然後到了上機之日,大家依依捨,隨後上機,辛苦著坐在十四小時航程的飛機。回想過去,又有甚麼辛苦?老實說,這樣的「走難」又算甚麼!其實,這是開心同興奮。最難過的並不是不捨得甚麼甚麼,而是沒有時間去看清楚香港,把美麗的香港好好留住,似乎心想,這是有點遺憾。


「走難」,這次是心境上的走難,真正走難的,在四十多年前發生過一次,那次真是走難,由困境的地方,來到當時仍自由自在的香港。二次走難,成世人走過兩次難,可能不只是我一人,還有很多人,對於我們這些人,心情當然不好受,但是我們都是同一目的,去一個自由的國度,想過自由自在的生活,至少我可以發表自己的想法,以往在香港,當我發表意見時,思前想後,最後放棄了。

二次走難,心境上真的不好受,甚麼也重新出發;重新出發,有好有壞,好的當然開始一個新生活,甚麼都充滿希望,壞的當然離開一個自己住了四十幾年的地方,是十分傷感的。但是,當你知道這個熟悉的地方開始變差,你就會更傷心,或者這個地方已變得陌生,根本不是你已往熟悉的地方,你就會離開。離開又不一定是壞事,因為世界之大,不限於一個漁港,去見識繁榮的港口。

回想當年走難,可能自己年紀太細,所以印象中只記得走的時候非常匆忙,還要偷偷摸摸的,左避右避,最後還是上了船,在一個黑暗的環境下,捱了幾小時,終於到了自由港,我還記得又是匆匆忙忙的走到九龍城寨,展開新生活了。


時間過了四十幾年,這次由我帶著太太及小朋友遠走他方,但當然沒有當年走得匆忙及要左閃右避,而是準備就緒,在機埸跟來送行的人一一道別。兩者的走法不同,但意義一樣,為的是自由的生活。

我們做人不單只為兩餐而活,而是真的希望可以活得身心靈健康快樂。而且,世界之大,可以放眼四海,只要有機會,就不要再做井底之蛙,但又老實說,有誰喜歡離開自由的土地,走難他方?

星期日, 7月 17, 2022

離散

離開香港,來到英國兩星期。在之前我們從未踏足這國土,但為何我們要離開自己的地方,來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每個人離開都有自己的原因,但無論甚麼原因,結果只有一個,一個自己想生活的地方,真真正正生活,而不單是生存的地方。

離開一個自己熟悉的地方,的確非常不捨得;你每日生活,去返工、去逛街、去超市,甚至打過電話去叫外賣,都算是樂事,但是如果這些樂事加了一些限制,我相信並不快樂。自由生存才是生活,生活應該包含樂趣,如果諸多限制又有甚麼樂趣可言?我想講的是我們活了多年的地方開始改變,有些人或許會接受,甚至熱愛,但有些人根本無法接受,原因很簡單,就是最簡單的自由也被收緊,而且香港這個地方變得越來越陌生。無論接受還是不接受,每個人的意願都應該被尊重。

離開,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無論是各項安排,還是自己的情緒,都是困難的。不過,我們還是選擇離開,因為仍有更遠的路要走,而且更重要的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自己的小朋友,他們的人生才起步,為何不在一個自由的國度展開呢?縱使有人對離開的人不滿,但每個人都應該有自由的選擇權,及被尊重權。

無論將來如何,我相信總好比倒退中的地方,生活總有我自由的選擇;快樂不應被限制,快樂應該是隨心的,不應是機械式的,也不應是黑暗中的一點光,我們不應在尋找掙扎求存的快樂,而是尋求自由的快樂。我相信有很多人不明白已離開的人的想法,因為他們只認為他們的想法是正確的,所以將自己的想法加注別人身上,看!現在這個地方就是如此,而且大力發展他們的想法。

今天離開,並不是失去這個地方,因為我們仍深愛這個地方,以及深愛這地方自己的親人;離開是為了將來,為了自己小朋友的將來,為了香港的將來,因為有一日我們會再回來。

星期六, 6月 11, 2022

下雨天,心情差?

香港人講「落雨」,書寫是「下雨」。

每年到這時候,即六月份開始,下雨的日數較多,見陽光的日子相對少了。下雨的時候,外面的地方濕漉漉的,整個人也感到不自己,如果關節病,或開過刀做手術,就一定因為天氣的問題令自己周身骨痛,同時影響心情,那就一整天悶悶不樂了。

我本身不喜歡下雨天,先是身體問題,其次是心情。每次下雨都不想外水,因為有很多不如意的事情,至少無得在街外走走,又要閃避雨水。所以,下雨天,多數留在家中,休息,看電影來打發時間。不過,下雨是有必要的,如果沒有雨水,人類生存顯得有點困難,因此,我們必須明天,生存在地球上,大自然的事件必有其發生或存在的價值。

當雨天過去,甚麼天到來?就是見到太多的時候啦!感覺有希望,從黑暗的日子走出來,活在光明的日子日。這些就時正面的思想,其實也是一種道理,因為雨天總有一日過去,陽光必定綻放。或者,陽光一直存在,只不過被短暫的烏雲蓋住,烏雲過後就見陽光,所以下雨總有一天過去,我心想「好天先出街」,那麼,下雨天可以安排另一些活動了。

人生路上,問題總有,個人認為,問題就像短暫的烏雲,只不過是短時間的,總會過去,過後必見陽光,陽光代表希望,陽光一直在,希望也一直在,所以,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要放棄,希望在前面。


星期日, 6月 05, 2022

The last day

辭職跟退休截然不同,辭職有很多原因,有不滿、有新工、有健康問題等等,大多數都是傷感離開,而我卻是在兩者中間,因為傷心而離開,又因為將來充滿希望而離開,不論如何,結果都是要離開,離開之日終要到來。
  
The last day 匆匆忙忙而過,平日都非常忙碌,最後一天也是如此,分別在於我有部分是工作,部分跟同事道別。我人緣不過不失,基本上要跟百幾二百人道別,無奈地時間過得太快,總會有些錯過了,深感抱歉。人生總有一點點的遺憾,遺憾也是構成生命旅程的一部分,所以,也不必太在意。

正如,我送「散水餅」給老細時,他也說「遺憾未能留住你」,人生真的有很多遺憾,但這個老細說的「遺憾」對我而言是一種「高興」,因為他極力挽留我,最後一天也想挽留我,他欣賞我,我不應感到高興嗎?但可惜的是是最終結果都要離開。因為,有些事情決定下來,或者有些事情發生了,很難去改變,我都好明白老細很有心,想留住一些有心有能力的人,但可能我命水不好,有人叫我等,下次機會就到你,三年又三年,十幾年啦,還要我等?你是傻的嗎?我感覺有點傻,為何不早一點反擊呢?或者我個人比較單純。

最後一天,拍個照,say 個 bye,完結人生一段頗長的旅程,當中悲喜交集,當然悲傷較多。我深深不忿,但又有為自己抱不平的人,有時候,離開一個地方,總要將在此發生的傷害留在此地,那就正式完結了。

回頭一看,他們只不過自己人生旅程中途經的嘍囉,不足掛齒,所以,過去的過去,留在過去的時間線上。好了,開始新生活,應該要比以前更加努力,好好生活。

The last day

星期四, 5月 26, 2022

生命中的兩句話

一生中有很多困難同挑戰,面對困難同挑戰,每個人的想法及做法都不同;而我,在我的人生路途中,有兩句話我會時常記住及鼓勵自己,在生活中捱過去,或活過來。

人有自己的座右銘,一些鼓勵或支持自己的說話,我將自己讀中學時的一句口號放在心上,永遠難忘;“Never say die”  中文是「永不言敗」,用這些說話來鼓勵自己,在逆境中撐下去,在失敗中站起來,再戰下去。在人生的旅途中,跌跌撞撞,總會有發生,重要的是你在失敗中如何站起來,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事事順境,一帆風順,總會有跌下來,這時,首先不要怕,讓自己的心保持安定,用一些說話鼓勵自己,“Never say die”可以幫助我自己,明白到一時的失敗並不是永遠的失敗,正所謂「唔好怕輸」,沒有輸不起,只有沒勇氣。

在心理上,這句說話對自己起了一定的作用,起碼那刻可以讓自己得到一點安慰,收拾心情,然後檢討失敗,再戰將來。我都明白,有些人總會時時都經歷失敗,但要知道一件事,無論如何困難,如何失敗,日子總要過,只要我們有正面思想,積極面對,我相信總有一天得到「你想」的生活。

另一句說話是我太太給我的,「你一日未死都有希望」,這句說話簡直震撼我心,完完全全讓我明白人生是充滿希望,只要未死,甚麼都有可能,生活不只是失敗,機會也可以處處,積極一點,人生滿希望。其實,做人很簡單,簡單生活,開開心心,但我也明白,生活充滿變數,很多事情我們也不能控制或掌握,這些都是外在的,但我們的內心是自己能夠掌控的,能夠自我安慰及調整,所以,面對外在不如意的事,要快樂就要靠自己好好處理自己內在的心,好心情好生活。

你可能會話幾十年過去,失敗多過成功,生活多苦呢?那你回顧過去幾十年,經歷很多失敗,直到現在,總算成功,因為你戰勝了很多失敗才活到現在,你的人生並不失敗呢!人生只不過想過得快樂,並沒有失敗或成功,這些都是人生經歷的一部分,重點是尋找人生中的快樂,不是成功或失敗,成功並不一定是快樂,失敗也不一定是傷心,總之要快樂。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格言,或坐右銘,或一些重要的說話,將這些牢記在心吧!總之,我們要有「永不言敗」的鬥志,「你一日未死都有希望」的心,那就可以活得開心,過自己「你想」的生活。

星期五, 4月 01, 2022

心存盼望、堅持信念

生活可能帶給我們很多的困難,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者是社的因素,無論是甚麼,都不要懼怕,要心存希望,重點是要堅持,守住自己的信念,堅持到底。

有時候,生活上的困難或問題,不是人人都能解決,但並不代表放棄。如果真的盡了力,也沒有機會,放棄也不一定是壞事,但要盡快回復鬥志,沒有鬥志,就沒有機會,所以,我會經常提醒自己,保持鬥志或鬥心,畢竟人生是一場障礙賽。

我時常都說「只要一日未死都有希望」,重點是要堅持,堅持自己的信念,如何堅持?需要正面思想,要懂得保持心境開朗,頭腦要保持清晰,間中放空自己也有幫助。雖然這個世界有太多不公平,不開心的事,但我們仍要生活,所以,如其不愉快生活,倒不如做個快活人。

我會堅持信念,將來一定要活得好,活得愉快,所以,無時無刻都要堅持,不停裝備自己,不要放棄,因為將來愉快的生活等著你。

做人真的需要心存盼望,因為盼望令你生存下去,不會那麼容易放棄。理論歸理論,還是要實踐,其實很簡單,只要心中的自己提醒自己,對事情懂得沉澱,然後再去處理,沉澱思考再行動,是很有效的做法。

朋友,心存盼望,堅持信念,將來必定生活愉快。


星期六, 3月 12, 2022

不要給負面的情緒霸佔自己

人的病痛除了外在入侵身體的疾病外,還有由外在影響自己的情緒,繼而影響自己身體的病痛。因此一個人的健康除了身體或肉體外,心靈上的健康同樣重要,或者,心靈上的健康更為重要。
  
現在生活情況比較困苦,戰爭、疫情等等問題充斥整個世界,究竟我們生在此世代,應如何自處?此問題太大了,我只想談的,縱使外在的生活有多苦,我們都要努力維持內在的健康。只要內在有健康,有正向的想法,內心充滿希望,或者令自己內心快樂,我們的抗疫能力就會大大提升,不要做一個已壞了的人,做一個快樂的人。
  
一個人健康與否,是要顧及身體及心靈上,所以除了每日做運動,飲食均勻等等外,我們的心靈也需吸收能量,當然讀聖經就最好。我們怎樣吸收心靈上的能量?而且外在太多負面情緒,每日都在變,變差變壞的訊多,又如何是好?近來,實在有太多不好的資訊充斥著我們,很難逃避,但又不知怎樣面對?
  
每日看新聞,見到人人愁眉苦臉,其實,以前的生活不是這樣,無奈現在已變得苦不堪言。縱使這樣,我們仍要生活,所以,我們應該要內心充滿喜樂,對抗外在的痛苦。我們要保持堅定的信心,時時刻刻要有正向的思維,看書看正向的人與事獲得的思維,看似好阿Q精神,但是卻比阿Q現實得多,因為我們正要對抗困苦的日子。
  
我們要面對現實,只要我們的內心做得好,就不會給負面的情緒霸佔了自己,生活就可以過得愉快。


星期四, 2月 24, 2022

再見陽光

連日雨雨,加上寒冷,令到人的心情更加低落,是呀!是更加低落呀!近日社會狀況不佳,導致人的壓力增大,情緒低落,幹甚麼也提不起勁,即不停做正向心理練習也難抵抗這些負面的情緒或狀況。

慶幸今天不下雨,陽光又再見,有點暖光照心上。吸收陽光人體可吸取維他命D,對身體有益處,所以間中曬太陽真的對身體好。我更要指出的,陽光不單身體有益,而是對心靈上有益。陽光對人的情緒有很大的幫助,光能照亮大地,令人有安全感,光有熱能,能給人温暖,陽光帶給人正面正向的感覺,所以,當人看見陽光,心情也會開始好起來,當心情好起來的時候,就會比較積極,思想也會偏向好的去想,會有一股動力,凡事做好些,凡事積極些,做的想的都是傾向正面的,因此,我們會明白陽光是給人帶來希望,只要有希望,困難就會有動力去解决,一步一步地去解決,生活就充滿機會、希望。

人生的快樂不只是結果,而是在於過程,雖然人的一生很短,看似沒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只要我們充滿正能量,不論時間、日子的長短,一定會活得開心。

做人目的不是要活得開心嗎?快去把握看見陽光的時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