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地球村,簡簡單單生活圈;生活是甚麼?開心是甚麼?簡單的生活,好好過日子,期望的是「自由」,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可以享受自己的選擇,生活從來就是選擇,有選擇就有自由!☆☆☆傳道者說:虛空的虛空,虛空的虛空,凡事都是虛空。人一切的勞碌,就是他在日光之下的勞碌,有什麼益處呢?一代過去,一代又來,地卻永遠長存。《聖經》傳道書第一章二至四節☆☆☆
星期五, 4月 01, 2022
心存盼望、堅持信念
星期六, 3月 12, 2022
不要給負面的情緒霸佔自己
星期四, 2月 24, 2022
再見陽光
星期六, 11月 06, 2021
一次好近死亡的體會
星期一, 11月 09, 2020
希望之路
星期五, 8月 28, 2020
開學在即猶如大戰當前
星期四, 8月 13, 2020
SEN 學生都是學生
星期六, 4月 18, 2020
疫情仍未過仍需努力
星期六, 4月 04, 2020
不一樣的兒童節
星期三, 4月 01, 2020
停課不停學,在家有甚麽可做?
星期日, 12月 15, 2019
旅遊網站
星期日, 3月 17, 2019
讓小孩子「飛」
很多人都說小孩長大了,我們放手吧!讓他們飛。沒錯,樹木會生長,小孩子會長大,不變的事實。
但是每個人成長的步伐都不相同,意思是,不是每個小朋友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應該要做到那個年齡的事,應該是如此,也是健康的成長,否則就成了障礙。現實情況,有些小孩子跟不到標準的步伐,他們天生有障礙(註:有人會認為這些是愚蠢的藉口,甚麼講法也好,不影響自己的想法。),往往大落後於人,被別人視為「低能」、「垃圾」諸如此類的說話。作為家長的確有點「嬲」及難受,但是,如果我們用時間來「嬲」這些,我相信可以「嬲」足幾個世紀,倒不如爭取時間,幫自己的小孩子「飛」。
在未有小朋友前,看見一些有障礙的小朋友時,也會覺得這些孩子行為很古怪,不甚理解,沒有同情之心。到了現在,我會覺得這些人很可憐,真正的可憐人,他們每一天都很努力去過一個一般人認同的生活,好辛苦活在一個太多框架的地方,不能自由自在。這些小朋友的世界與我們的世界很不同,他們很主動地去適應及面對,父母是他們最好的倚靠及幫助。
在他們仍然未能自已照顧自己的時候,我們仍要照顧他們,但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讓他們學習「飛」,雖然是辛苦,雖然受盡歧視及壓力,但我們仍要生活,所以,我們很無奈地生活。
讓小孩子「飛」,每個父母都希望的事。
星期日, 2月 24, 2019
香港融合教育實況 (一)
根據現行融合教育的機制,每名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SEN)都有津貼,用於支援那些學生,那麼,學校因 SEN 而獲得的資助,理論上應該投放於那些學生身上,外購課程或增加資源老師等等,都應該用來幫助 SEN,因為政府覺得這些學生為學校帶負擔,所以會提供培訓、協助及津貼,以減輕學校。
但是,據筆者所知,實情不是這樣,幾乎或者所有學校所獲得的資助並不是全數用於這些學生,有些資助會了去幫助其他學生。其實,這些 SEN 學生所得的資助並不足夠,如果還要被抽部分去幫助其他學生,這些 SEN 學生所得的有多些了?如果學校提供足夠資源給 SEN,家長不介意多出的轉移至其他學生。可惜,對 SEN 的支援及計劃十分不足,在不足的情況下,還要攤分資源,這真是說不過去。
另外,學校獲資源或津贴,如何使用?家長完全不知,沒有透明度,你可能會說學校如何使用不需公開,對,但是 SEN 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小朋友支援不足,小組也不足,調適也當等等,那麽就會想起政府給 SEN 學生的津貼去了哪?為何一點點的幫助也沒有?
學校的支援或幫助往往與家長的期望有明顯落差,而且幾乎沒有減少落差的可能,即是學校有學校的做法,家長有家長的期望,教育局更只是門外看,提供資源、津貼及指引就了事,之後如何做就被看似「話之你」。
所以,筆者認為在津貼學校上,教育局需要監管學校如何使用,或者學校有點良心,盡力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因為他們都是你的學生,他們天生已有不足,你還要取去他們的需要嗎?教育是這樣的嗎?
星期日, 2月 17, 2019
「行路」的快樂
快樂攝影
我喜歡攝影,就是因為可以將最「靚」的一舜間拍下來,展現最美的時刻。另一個原因,攝影可以幫助我減壓,舒緩日常的生活壓力。
以前影相需要用菲林,現在用數碼相機,又環保又方便,影得不好的可以删掉,以往真是要用大量金錢,所以不會影得太多,現在就可以瘋狂影相,瘋狂分享,再加上,現在有很多社交媒體,與朋友分享生活照,非常開心。
我發現要影相就要認真學,當你認真學的時候,你會加了解相機,因為了解相機,你就會影到你想見的相片,那時你就會開心。要拍出傑出的相片,首要是將相機與你的手及眼結合,成為一體,所以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相機,當然首要是自己的興趣。
攝髟除了令我快樂,還會令我在困苦中的工作得以舒緩,所以攝影是一件美事,更何況可以把造物主所造的最美的一刻留住,是多麽的奇妙啊!
星期二, 11月 13, 2018
禮貌
今日談禮貌,正所謂「禮多人不怪」而且禮貌是基本禮儀,是一般行為上的舉動,應該人人都要有禮貌。
禮貌對一些人或一些商業行為更加重要,例如交易買賣,如果賣的一方對買方親切有禮,這些舉動會幫助賣方,因為作為顧客是希望得到好的待遇,那麼客人會再回來買東西的機會大增,而且員工與顧客也感到開心。
有些例子,我去買 Pizza 時員工的語氣及態度都非常之好,所以我也樂意下次再來買;又有一次,那些電話 sales 來電,本來我不會接聽,就算接聽後也很快掛線,但是因為該 sales 的語氣及態度非常好,非常有禮貌,所以,我會有興趣再聽下去。
有好的例子,當然也有差的例子;有一次,我去賣電腦產品的商舖,打算買一件產品,看了又問了店員,最後我說要考慮下,那刻他即時無言及面有難色,心想買東西不是要合心水才買嗎?下次我不想再回來買了。又有些職員對顧客求其了事,毫不客氣,問他們問題完全無心回答,看似我會「幫襯」他們的,那我就走了,去到另一間電器鋪,他們的態度比較好,也很合理,所以我就「幫襯」了。
商鋪職員態度差,無禮貌多的是,而且會影響生意。原來自己的工作間也會有不禮貌的事件發生,同事與同事之間也會有不和,這是非常普遍的事,有一次,應該是機乎每次要找的那個同事,她都會以不禮貌的態度對我,面色也難看,看似我得罪了她,我思前想後都不得其解,難道她生下來就是這樣?我無做錯,別人如何對我,我也控制不到,所以我不會把這事放在心上,免得自己不開心。
其實,禮貌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基本的態度,做得好,關係好,做得差,關係差……。人是追求美善,生活安定,為何不把這基本的事做好?
星期四, 4月 19, 2018
《黃金花》看後感
「照顧一個等如別人照顧三十個」沒有誇大,只是別人不理解。
「在黑漆漆的戲院裡,一個大男人多次流下眼淚。」我用這兩句話來形容《黃金花》好看到甚麼地步。
這電影在上年十一月左右上演過,但很快就落畫,而今年再度上演,院商又增多了,與毛姐獲得金象女主角及凌文龍獲最佳新人不無關係。其實香港是商業社會,這類戲的題材很少人會拍,真的感謝導演及所有工作人努力做好一套讓社會認識關於自閉症的電影,特別多謝毛姐及凌文龍精湛的演出,讓我們看到好戲一場,明白自閉症患者及照顧者的辛酸。
有機會於四月十八日入場觀看此電影,先從故事角色講起,因為該電影剛從金象獎獲得最佳新人獎及最佳女主角。兩位真是實至名歸,毛姐的演技爐火純清,幕幕都令人印象深刻,絕對是影后級人馬。新人凌文龍扮演一名患有自閉症及中度智障人士,扮演得十分神似,似乎他很用心去演好這個角色,而他演得這麼入型入格,實在有賴該電影請來一位「自閉症技術顧問」,幫助了很多,能將一位自閉症患者演得非常恰當。
另外,導演的用心真的令人佩服及欣賞,電影的鋪排非常出色,分鏡、配樂及選角也恰到好處。整套戲中,有多個慢鏡來表達主角的無奈,將自閉症患者的照顧者無奈的表情表達得很好。老實說,若不是知名度不高,否則導演陳大利可取下最佳導演或新晋導演獎,那位出色的導演,將來一定有機會。
我特別欣賞此電影有一定原因,主要是拍社會題材,讓社會關注有需要的人,更重要是消除歧視,建立共融的社會。電影講述的男仔光仔患有自閉症及中度智障,父母用盡心力來照顧他,開場的第一幕即看到光仔情緒大爆發時父母非常純熟地處理他。
一般人都有固執的時候,但自閉症患者不是用固執來形容,而是用「超級固執」或偏執(偏激固執);戲中有兩部分表達出來,例如光仔想食蝦條,爸媽不准,他就發脾氣,而且開始自己打自己,又用頭撞向牆,情緒非常激動,這說明自閉症患者的偏執程度。在戲裡,光仔時時發出一些古怪聲音,連媽媽也不知是甚麼,而且又會周身郁,除了睡覺,沒有停下來的時候,所以,這纇人也會有過度活躍問題,而且是嚴重的,所以照顧起來更加辛苦。
電影裡帶出了很多信息,幫自閉症患者及照顧者發聲,讓人明白他們的境況;很多人誤會自閉症跟孕婦生產時有關,戲裡面說明小朋友患有自閉症跟早產無關係,醫學上仍未找到原因。另外,又講到,有些太太們說著小朋友大下大下就會懂事,但這類自閉症卻不會。又講到,主角帶著兒子去找工作時遭人歧視,社會上的確存在。另外,照顧者亦需要朋友的支持,戲中安排了一班太太來幫助主角,同時她們也接納自閉症患者;的確,一般人也需要朋友,更何況自閉症患者的照顧者呢?戲中爸爸因有外遇,又感照顧疲累而離開家人,但電影強調這類人需要父母共存,主角媽媽對爸爸說「我可以無左你,但光仔唔可以無左爸爸。」自閉症患者同樣有情感,只不過他們難以表達出來。戲裡面,光仔經常手執廁紙筒,可能未必有人會留意及明白,其實他們需要安全感,這些細緻位也能安排,導演非常細心,又或是自閉症技術顧問的幫助。
最後,片尾部分的對話,我相信也是最重要的信息,鏡頭後問主角你對光仔有甚麽期望,她答「健健康康地生活」、「白頭人送黑頭人對我們來說是幸福的」。又問照顧光仔辛不辛苦?主角黄金花話「單是教他記媽媽的電話也教了五年」、「照顧一個等如別人照三十個」導出了照顧者的辛酸。
「照顧一個等如別人照顧三十個」沒有誇大,只是別人不理解。
這電影幫助社會關注自關症,除了自閉症還有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自閉症譜系障礙症、讀寫障礙及其他弱勢者,多了解、包容及接納,社會就會融和,淚氣也會自然減少。
強力推薦《黃金花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星期一, 4月 09, 2018
患有自閉症的人士與兇猛的野獸般可怕?
今日聽電台聽到一段關於發展商預留部分土地給政府作殘疾人士服務中心用途,當政府建議用作自閉症治療或康復中心用途,發展商則耍手擰頭,我聽到後真覺可笑,笑的就是些無知的人。
原來在現今的社會,患有自閉症的人士與兇猛的野獸般可怕,那些人真的抬舉了自閉症人士。他們怕這些人士其實就是不了解自閉症,甚至不想提,不想知,所以永遠都覺得那些人佷可怕,怕他們麻煩(事實上是麻煩),怕他們搞事(亦有機會搞事),但並不如大家想像得那麼恐怖,就算如此,難道就要將這些自閉症患者趕絕於社會之外?
問題產生於誤會,誤會產生於不了解。有關人士解釋該中心是給了些非典型自閉症或泛自閉症或自閉症譜系障礙或高功能自閉症 (However named),根據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DSM-5;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自閉症的定義擴闊了,基本上主要包含社交障礙、行為偏執兩個核心特徵,現時說自閉症不再局限於傳統典型的自閉症,亦即是大多數人都害怕的那種。
定義被擴闊了,那些泛自閉症患者非常普遍,不明為何仍然害怕他們,歧視他們?有關人士又說有些自閉症的智商如常人,甚至高過一般人,有些更稱為資優的自閉症患者,為何歧視智力高自己的呢?就是他們的行為偏執?不懂社交禮儀?那歧視的人太幼稚了。
其實,這些朋友需要的只是一些訓練,幫助他們過生活,雖然未必全有幫助,但至少有個希望,如果連這些希望都給這個眼裡只有錢的社會破滅,還有甚麼價值存在呢?所謂的文明社會連他們都容不下,還算是文明嗎?我們的有識之士倡議如何提升小朋友的能力,拿下甚麽甚麼獎,又有沒有關心過弱勢的人?只是渲染成績比賽,就是要賺盡家長的錢!
這班人不是父母管不好而存在,你可以說這些不懂做父母,教他們如何做稱職的父母,孩子就會管得好,自然「自閉症」等等障礙就不存在,但不要抹殺這些障礙存在的真相!
星期一, 11月 27, 2017
啊!好有聖誕氣氛
星期三, 9月 06, 2017
請問有冇啲 Playgroup 俾半歲嘅小朋友呀?
換句話說,上學前幼童必須完成幼稚園三年課程,加上N班再加比N班還早的Playgroup 課程,即是要上足五年才上小學;嘩!一個人仔細細個就面對常規的課程,會否太辛苦?可能有些父母一心為了小朋友打好基礎,為將來打算。其實在這些父母心中都希望自己的小朋友比別人的「叻」,因此他們的心態使到小朋友更早上學。人各有志,沒有對錯,但我卻不完全同意,入幼稚園前我沒有送小朋友去Playgroup。而且,將學習環境越推越前,程度越來越,所以競爭越來越大,令到大人同小朋友都很辛苦。
早在七八十年代,我們的讀書年代沒有現在那麼辛苦,可能現今進步很多,科技發達很多,所以人人都努力為自己的小朋友鋪路,但是我總不認為太早給小朋友入學,為何要小朋讀幼稚園用上四五年的時間?為何不給他們更多的玩樂時間?
都是一句「人各有志.」,為了自己的小朋友,不是給他們最多的東西,而是給他們最適合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