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4月 01, 2022

心存盼望、堅持信念

生活可能帶給我們很多的困難,可能是自己的能力不足,或者是社的因素,無論是甚麼,都不要懼怕,要心存希望,重點是要堅持,守住自己的信念,堅持到底。

有時候,生活上的困難或問題,不是人人都能解決,但並不代表放棄。如果真的盡了力,也沒有機會,放棄也不一定是壞事,但要盡快回復鬥志,沒有鬥志,就沒有機會,所以,我會經常提醒自己,保持鬥志或鬥心,畢竟人生是一場障礙賽。

我時常都說「只要一日未死都有希望」,重點是要堅持,堅持自己的信念,如何堅持?需要正面思想,要懂得保持心境開朗,頭腦要保持清晰,間中放空自己也有幫助。雖然這個世界有太多不公平,不開心的事,但我們仍要生活,所以,如其不愉快生活,倒不如做個快活人。

我會堅持信念,將來一定要活得好,活得愉快,所以,無時無刻都要堅持,不停裝備自己,不要放棄,因為將來愉快的生活等著你。

做人真的需要心存盼望,因為盼望令你生存下去,不會那麼容易放棄。理論歸理論,還是要實踐,其實很簡單,只要心中的自己提醒自己,對事情懂得沉澱,然後再去處理,沉澱思考再行動,是很有效的做法。

朋友,心存盼望,堅持信念,將來必定生活愉快。


星期六, 3月 12, 2022

不要給負面的情緒霸佔自己

人的病痛除了外在入侵身體的疾病外,還有由外在影響自己的情緒,繼而影響自己身體的病痛。因此一個人的健康除了身體或肉體外,心靈上的健康同樣重要,或者,心靈上的健康更為重要。
  
現在生活情況比較困苦,戰爭、疫情等等問題充斥整個世界,究竟我們生在此世代,應如何自處?此問題太大了,我只想談的,縱使外在的生活有多苦,我們都要努力維持內在的健康。只要內在有健康,有正向的想法,內心充滿希望,或者令自己內心快樂,我們的抗疫能力就會大大提升,不要做一個已壞了的人,做一個快樂的人。
  
一個人健康與否,是要顧及身體及心靈上,所以除了每日做運動,飲食均勻等等外,我們的心靈也需吸收能量,當然讀聖經就最好。我們怎樣吸收心靈上的能量?而且外在太多負面情緒,每日都在變,變差變壞的訊多,又如何是好?近來,實在有太多不好的資訊充斥著我們,很難逃避,但又不知怎樣面對?
  
每日看新聞,見到人人愁眉苦臉,其實,以前的生活不是這樣,無奈現在已變得苦不堪言。縱使這樣,我們仍要生活,所以,我們應該要內心充滿喜樂,對抗外在的痛苦。我們要保持堅定的信心,時時刻刻要有正向的思維,看書看正向的人與事獲得的思維,看似好阿Q精神,但是卻比阿Q現實得多,因為我們正要對抗困苦的日子。
  
我們要面對現實,只要我們的內心做得好,就不會給負面的情緒霸佔了自己,生活就可以過得愉快。


星期四, 2月 24, 2022

再見陽光

連日雨雨,加上寒冷,令到人的心情更加低落,是呀!是更加低落呀!近日社會狀況不佳,導致人的壓力增大,情緒低落,幹甚麼也提不起勁,即不停做正向心理練習也難抵抗這些負面的情緒或狀況。

慶幸今天不下雨,陽光又再見,有點暖光照心上。吸收陽光人體可吸取維他命D,對身體有益處,所以間中曬太陽真的對身體好。我更要指出的,陽光不單身體有益,而是對心靈上有益。陽光對人的情緒有很大的幫助,光能照亮大地,令人有安全感,光有熱能,能給人温暖,陽光帶給人正面正向的感覺,所以,當人看見陽光,心情也會開始好起來,當心情好起來的時候,就會比較積極,思想也會偏向好的去想,會有一股動力,凡事做好些,凡事積極些,做的想的都是傾向正面的,因此,我們會明白陽光是給人帶來希望,只要有希望,困難就會有動力去解决,一步一步地去解決,生活就充滿機會、希望。

人生的快樂不只是結果,而是在於過程,雖然人的一生很短,看似沒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只要我們充滿正能量,不論時間、日子的長短,一定會活得開心。

做人目的不是要活得開心嗎?快去把握看見陽光的時刻吧!

星期六, 11月 06, 2021

一次好近死亡的體會

死亡在我身邊擦過,離我很近,就在我前面,一次差點死亡的經歷。

「生老病死」原來不是順序,死亡可以隨時出現,在不同年紀出現。我從未想過「突發性心臟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心臟病年輕化,自問年不過半百,但仍有機遇上,問題出在哪裡?

經常都在電視或電影看見心臟病發的情節,病發後就死亡,這次,我終於知道突發性心臟病如何導致死亡,因為當你病發時,心口會好痛,越來越痛,痛到一個怎樣的地步?是痛到你呼吸困難,然後窒息,最後死亡,我也去到呼吸困難,險些到窒息的地步,當時心口非常疼痛,幸好太太不慌亂,即叫救護車。
  
救護車到後,確定是心肌梗塞後,即將資料傳送醫院,到達醫院時已有一隊人在場戒備,當我一到後,做了詳細檢查,一個步驟都不能少,之後,心臟科醫生解釋風險,我簽了同意書,隨即把我送到手術室,醫護用跑步的速度送我去手術室,這時我仍未意會到我有多危險,只知道希望快些做完手術,減少痛苦,沒有想到會死,只覺得沒事的,實際上或事後,醫生講解病情,他認為這時非常嚴重的病發,要做一個不能等的手術,若再等或遲了送院,會造成更多心肌壞死,心臟已經開衰竭,造成日後嚴重的後遺症,或者死亡。
  
手術不足兩小時完成,先送到隔離病,後再送到加護病房觀察,我發現這兩種病房有CCTV監察著。在加護病房時,看見不同的患者出出入入,我是比較住得久的一個,因為太多病人,而加護病房只有四個位,所以都流轉得很快,由於我病情嚴重,所以要觀察久一點。
  
待了在加護病房幾天,裏面都有不同的故事,大多數關注的都是何時出院,在外有很多事情要做,有一位過兩天是兒子的生日,有一位是要向老闆交代。有一位伯伯經常向醫生訴說自己的故事,他說自己經常游泳,每次都游很久,有做運動,結果都患上心臟病,他又說可能後生時身兼多職,捱壞了。我也常被醫護問及有沒有吸煙,有沒有飲酒,事實上,我不煙不酒,結果都一樣,問題出在哪裡?
  
在頭兩日間,我腦裏曾空白一片,甚麼也不想做,甚麼也不想,有情緒,情緒失落,不禁落淚,感覺自己為甚麼落得如斯境地,好像生命到了盡頭,卻甚麼都沒有做過,將來也可能時間不多,也甚麼都做不到。好唏噓!人生就白白的過了嗎?因你而在世上的孩子及妻子怎麼辦呢?最掛心的莫過於家人。
  
這次令我明白,其實很多時大家都知道健康最重要,身體最重要,但卻不會或忽略了照顧自己身體,更重要照顧自己的心。做運動或者不煙不酒都不及注重飲食,因為每日都要飲飲食食,全部從口而入,不是全部都有益處,所以真的要小心。
  
隨了注重飲食,有甚麼對個心有益處呢?正向思想,健康生活,感輕壓力,輕鬆生活,全部都對個心有益處。可惜人們基於現實生活要面對,往往忘記了,往往受生活壓力而影響健康,受制於不健康的生活。每日工作朝八晚八,日日做足十二小時,每日都很忙,每日都很趕,個「心」又點會得到好的對待?就算打工仔明白不要做到「死」,當然打工仔希望輕輕鬆鬆去返工,安安樂樂回家來,但老闆只知完成目標,爭取好業績,打工仔唯有死捱死做。其實大家都是人,大家都要注意健康,無須要人做到死,難道真的不明白?還是未曾發生在自己身上?做人可以簡單一點嗎?為何將別人的健康不顧?
  
朋友,保重身體等於愛己愛自己的人,這樣才是生活,才是生命。


星期一, 11月 09, 2020

希望之路

近年來,大家都生活困苦,這個「大家」是指住在地球村的大家,沒錯,真是全世界的「大家」;而困苦則是困難加痛苦,沒錯,近年來真的是困難又痛苦。這個情况似乎見不到「樂觀」,兩三年內也見不到。不過,作為人這一種在地球上是高等的生物,應該心存一點希望。這「希望」不需太大,一丁點都可以。

還記小時候住在城寨的日子,眼見一棵幼苗在黑暗中茁壯成長,為甚麼?城寨裏面四周黑暗無光,環境非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惡劣,所以又被稱為「黑暗之城」。我眼見一棵幼苗活在其中,她沒有一點擔心自己能否生存、成長、死去,只是默默地做好自己,心存一丁點的「希望」;四周黑暗,我看見一道很幼的光綫射向幼苗,每日都按時定候地照耀幼苗,使之而成長,直至死去。幼苗只做好自己,靠一丁點的光,一點丁的「希望」,發揮自身的功能,葉片內的細胞,細胞內的葉綠體,葉綠體內的葉綠素,吸收光能,光能將二氧化炭及水轉化成食物(葡萄糖),幼苖就靠這一點光(希望)每日茁壯成長,縱使周圍的環境如何惡劣,她一點沒有擔心。

幼苗的生命很短,而我們有比幼苖更長的時間,但是,人類在浩瀚的宇宙裏,生命也如幼苗短,甚至更短。為何我們不把握現在擁有的,心存一點希望,為將來重見天日作準備?

心存希望,珍惜生命!


星期五, 8月 28, 2020

開學在即猶如大戰當前

今年開學不如往年,因應疫情改為網上開學,網上上課及電子教學,所以,今年開學絕對比以往辛苦及困難。

以往開學的,家長只需協助小朋友預備上學物品,執好書包,並收拾心情便可,等待九月一日的來臨,開學日只需送他們回校或上校車。

但是今年要預備的超出很多家長的能力及時間,首先,你要預備一系列的電腦及電子器材,供上網上課之用,至少要有一部電腦或平板電及多一部平板電腦或智能電話。第二,你要預備家中適合位置供小朋友上課,如何為之適合?一般香港人的家庭狹小,要騰出空間實在有點困難,而且又不要讓別人看到太雜亂的環境;如果有兩個以上的小朋友同時間online 上課的話,就更加困難。第三、要有家長在家協助小朋友,事實上,正常上學的話,只要回校,家長就可以上班或回家做家務,但是現在將「屋企」變成課室,家長就變成助教、校工等等,否則學生難以上網上課。因為學校的通告是要求家長協助,就算沒有要求,家長也會請假在家中協助年幼的子女上課,否則就不能成事。第四、有些學校會安排上網上課的節數跟正常上課的相約,即是小朋友在家上課,要長時間對住電子產品超過五六個小時,又屈在一個狹窄的地方,對他們的健康有不良的影響。第五、利用上網及電子教學,對於很多家長來講也是困難的,開學前要預備很多備設之餘,又要自行安裝應用程式,如See-saw、KidsA-Z、Kahoo等等,又要懂得如何登入登出Google Classroom、如何使用Zoom或Google Meet等等科技作視像上課,才能幫助小朋友,才能安心。但是,未必每一位家長都懂得運用科技、電腦,或者未必太懂,另外,小朋友又未必個個懂得,加上,電子設備及網絡有機會突然「失靈」,例如WIFI 不穩,操作錯誤等等,那時,大人小朋友就會措手不及,最後就「家嘈屋閉」收場了。

所以,在家上課對中小學生來說是弊多於利。

而且,近日疫情回落,有消息指很快會回復面授課堂,為何仍要急急網上開學、網上上堂,製造更多困難?帶來更多壓力?為何不讓學生輕鬆學習?

香港人的壓力有增無減,學生及家長在現今的教育制度下,更加無所適從。


星期四, 8月 13, 2020

SEN 學生都是學生

長達半年多的時間,學校都未能開課,對學生及家長來說是非常艱難的,對一些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及家長來說,更是痛苦百倍,那麽,他們有多痛苦?

學校是一個學習的地方,是小朋友學習知識及群體生活的地方,所以,如果學校關了半年,他們甚麼也學不到。一般學生也學不到,更何況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因此,這半年以來看似白白的流逝了。而且,有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簡稱ADHD) 的學生在這半年間生活得更苦,他們的苦,一般人不會明白。因應疫情,學生應留在家中,減少外出,避免感染肺炎,換言之,他們無必要不會外出,只好日日困在家裡,困在一個幾百尺的室內,對他們有嚴重的影響,更加對家長造成非常大的困擾,在照顧上問題重重,但些卻不為外人所理解的。

一般學生困在家裡,他們可以安排時間,每日按照時間去做,也不算白白浪費時間,但是對 SEN 學生來講卻是甚麼也學不到,因為普通學生懂得自律自學,而 SEN 卻未必做到,否則他們也不會被界定有特殊學習需要了。

雖然,學校會提供 online 上課,但對SEN來說是非常困難的,首先,他們要知道預備甚麼材料及設備,家長可以預備設備,但是內容及其他材料卻要靠他們自己,另一方面,他們在學校有不專心的時候,老師會提點,現在改在家裡,有不專心的時候,父母末必會隨時候命協助,如果家長全程協助或提醒,就肯定會惡化了親子關係,所以,對他們的學習更加困難。

在疫情期間,網上學習對一般學生來說是好,但學校甚至教育局從沒有對SEN學生作出有效的安排,他們從沒考慮這些學生,沒有提供特別安排,只知道只要他們在家裡便可,網上功課完成與否也不是問題,更可笑的,老師竟然不停要求SEN學生交足功課,否則扣分,老實講,老師不單沒有體諒這些學生,反而似「逼害」他們交功課,為的是完成自己的工作,向校長交代。

所以,疫情期間,SEN 學生不單浪費了時間,而與人的關係變得更差。每日都是吵吵鬧鬧地過,尤其是 ADHD學生,他們可以將家裡變成與家人的戰場,而這場仗到現在也未停過,日日困獸鬥,學校與教育局為這些SEN學生及家長做過甚麼?答案是無,一丁點都無。

戰火將會蔓延至新學期,而且還是加強版,將學校整個上課時間套在家中學習,家裡就是課室與坐位,家長如在家的話便是助教,而且要學生對住螢幕幾小時,可想而知到時的情況更是苦不堪言,炸彈隨時爆炸,學校與教育局你們看不到嗎?

SEN 學生都是學生,需要更加多的幫助,現在卻甚麼也沒有,一丁點幫助也沒有,反而引發了計時炸彈,當然,這個炸彈只會落在學生與家長身上,對學校及教育局毫無影響。

筆者再重申,SEN學生都是學生,是需要幫助與尊重。


星期六, 4月 18, 2020

疫情仍未過仍需努力

近日,確診數字雖然稍為回落,但我們並不可鬆懈,因為病毒仍然活躍,社區傳播鏈是否已切斷?連專家醫生也答不到,所以疫情仍未過,而且專家也建議大家仍然少外出,保持社交距離。我們要緊記,疫情未過,疫情未過,疫情未過,重要的事要講三次。

我也很明白長時間困在家是非常辛苦,雖然說在家可有一點點事做,又或者多了親子時間,沒錯,多了親子時間,但是,時間一耐,相處關係就可能困得太久而有所改變,很多人因為困不得太久而要外出,無可厚非,但是請各位記住,在家或外出都要記住,疫情未過,防疫措施仍然要做足,社交距離仍然要保持。

希望人人盡責,做好本份,疫情一定會過,過後就可以盡情放鬆,快快樂樂。在未得之時,請保持隊形,打好這埸丈,香港人,加油!


星期六, 4月 04, 2020

不一樣的兒童節

今年的兒童節為何不一樣?就是因為一埸世紀疫症,把兒童困在家裏,不能外出,避免感染病毒。

這場疫症已經把小朋友困在家裏超過三個多月了,總會令人感到悶悶不樂,在家裏甚麽也做不到。那麼,兒童困在家裏可以怎樣過兒童節?只能待在家裏看電視、打遊戲機、跑跑跳跳,甚至可能在家裏跟兄弟姊妹吵架,爭玩具及鬥氣,所以今年的兒童節真是很特别的。

以往的兒童節,都會一家大細出街食飯,去下樂園,去下反斗城,過一個快樂的節日,但是,今年因為肺炎疫情嚴重,最好留在家中,減少外出。學校也停課了幾個月,小朋友日日在家,做功課、看電視,日日如是,不過,今日的兒童節不能外出慶祝,惟有不做功課,讓他們 Hea 一日吧!

是的!今年的兒童節只能給他們 hea 著過,盡量讓他們開心的過活;想玩的玩,看電視的看電視吧了!

今年的兒童節,我會讓小朋友記住一件事,記住今年年頭發生甚麼事,認清真相及記住它,因為隨著時間不是會忘記,而是有人會扭曲真相。

今日聽得最多的是「好悶呀」,希望疫情快過,補回一個真正快樂的「兒童節」。


星期三, 4月 01, 2020

停課不停學,在家有甚麽可做?

疫情嚴峻,學校停課,復課無期,專家勸籲無必要不要外出,減低受減染風險,換言之要留在家中。那麽長期留在家中,有甚麼好做?而且一般市民的家居不大,又可以點做?

一埸疫戰,留在家中最安全,但是香港地少人多,困在一個細小的地方,實在又是很辛苦的。不過,無論甚麼環境,人總要生存生活,那如何生活得更好?

這次疫症的時間比預期長,學校停課時間也是前所未有,到這時候已過三個月之久。復課日期仍是未知知數,或者我們可以把握這段時間,自主學習,教導小朋友更多課本以外的知識,不受功課壓力,自由學習,學些實用的東西,對將來抗疫或抗逆更有用。

留在家中,其實有很多事情可以做,而且現在一般家庭會在一部智能電視,即包括可上網功能,就是在家中利用這部電視,去提升能力。

上網 YouTube 學習,包括學數、英文、做運動等等。YouTube 有好有壞,用得合適是好,沉迷是壞。筆者有以下幾項建議:
1. 在YouTube 世界裏有海量的材料,有很多機構或得者個別人士會拍一些教學片上載網上,所以,只要小心選擇,一定會找到合適的學習片來學習。例如,筆者在YouTube 找到學英文的片,由外藉人士任教,非常有用。只要大家用心找找,一定找到適合自己的片子。
2. 在家不可日日看電視,由早看到晚,甚麼也不做,所以要做下運動,還要在家做,只要開一段跑步片,約30分鐘左右,跟著跑,跑30分鐘,又可做運動,又可認識其他地方。
3. 如果喜歡跳舞的小朋友,除了上YouTube 跟人學跳舞外,近來有隻跳舞遊戲,好好玩的,可以跳朋友對賽,只要在電話上安裝 Just dance now 遊戲,再配合智能電腦上網開Just dance 網頁,就可以玩,開始時有200金幣,但是玩兩了次就用完,如果真的很喜歡,可以購買,而筆者就買了一個月,只付約港幣35元左右,非常抵玩,而其他沒有付費的人,只需要join其他已付款的room,就可以不用付款,又可以一起玩dance,是一個非常受跳舞的人士歡迎。
4. 很多人都喜歡做瑜珈,而YouTube 上就有海量教人做瑜珈的片子,有外國的,也有香港的,總會找到合自己的片子。

現金科技發達,真真正正做到足不戶能知天下事,所以,現代人就要好好認識及善用科技,才能跟上現代的生活模式。科技雖好,但我們不可沉迷,不可做犯法的事,另外,更重要的就是科技是輔助人類,配合人類,而不是主導人類,所以,我們也要與人溝通,做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才是美好的生活。

在這未知何時結束的疫情下,希望大家做好防疫工作外,也診這危機強化自己,增強自己的能力,應付未來的日子。

星期日, 12月 15, 2019

旅遊網站

香港人,好喜歡去旅行,無論長途遠至歐洲,短途近至台灣、日本,無不喜歡,每年至少飛一次。香港人之所以喜歡去旅行,原因很簡單,就是香港人生活壓力太大,需要找一些放電的空間,所以,離一離開自己的工作間、生活環境,去到另一個地方放鬆一下,補充力量,是一件樂事。

現代人科技發達,去旅行訂機票及洒店,已經不需要一定找旅行社了,可以自由上網訂,真正的自由行了,非常方便。但是,網上的旅遊網站有很多,那些是比較好的啦?筆者不作詳細比較,我只講我比較上會使用的旅遊網站。

近年來,我每次去旅行都會經兩個網站訂酒店及機票,分開兩個網站購買原因是我檢視過不同的组合而成的,這個組合最合我的要求。訂酒店我一定會經 Agoda,因為我比較過很過網站得出來的結果,在酒店的價格上佔優,比較平,另一方面,我覺得比較好的是服務,有一次我致電到客服幫忙解決一件事,他們表現很專業,令我很滿意。別外,在機票上,我會比較用永安旅遊網站,主要是價格較平。

去旅行真是一件樂事,所以好的旅遊網站是很重要的呢!


星期日, 3月 17, 2019

讓小孩子「飛」

很多人都說小孩長大了,我們放手吧!讓他們飛。沒錯,樹木會生長,小孩子會長大,不變的事實。

但是每個人成長的步伐都不相同,意思是,不是每個小朋友到了一定的年齡就應該要做到那個年齡的事,應該是如此,也是健康的成長,否則就成了障礙。現實情況,有些小孩子跟不到標準的步伐,他們天生有障礙(註:有人會認為這些是愚蠢的藉口,甚麼講法也好,不影響自己的想法。),往往大落後於人,被別人視為「低能」、「垃圾」諸如此類的說話。作為家長的確有點「嬲」及難受,但是,如果我們用時間來「嬲」這些,我相信可以「嬲」足幾個世紀,倒不如爭取時間,幫自己的小孩子「飛」。

在未有小朋友前,看見一些有障礙的小朋友時,也會覺得這些孩子行為很古怪,不甚理解,沒有同情之心。到了現在,我會覺得這些人很可憐,真正的可憐人,他們每一天都很努力去過一個一般人認同的生活,好辛苦活在一個太多框架的地方,不能自由自在。這些小朋友的世界與我們的世界很不同,他們很主動地去適應及面對,父母是他們最好的倚靠及幫助。

在他們仍然未能自已照顧自己的時候,我們仍要照顧他們,但可以在安全的情況下,讓他們學習「飛」,雖然是辛苦,雖然受盡歧視及壓力,但我們仍要生活,所以,我們很無奈地生活。

讓小孩子「飛」,每個父母都希望的事。

星期日, 2月 24, 2019

香港融合教育實況 (一)

香港的融合教育是這樣的嗎?

根據現行融合教育的機制,每名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SEN)都有津貼,用於支援那些學生,那麼,學校因 SEN 而獲得的資助,理論上應該投放於那些學生身上,外購課程或增加資源老師等等,都應該用來幫助 SEN,因為政府覺得這些學生為學校帶負擔,所以會提供培訓、協助及津貼,以減輕學校。

但是,據筆者所知,實情不是這樣,幾乎或者所有學校所獲得的資助並不是全數用於這些學生,有些資助會了去幫助其他學生。其實,這些 SEN 學生所得的資助並不足夠,如果還要被抽部分去幫助其他學生,這些 SEN 學生所得的有多些了?如果學校提供足夠資源給 SEN,家長不介意多出的轉移至其他學生。可惜,對 SEN 的支援及計劃十分不足,在不足的情況下,還要攤分資源,這真是說不過去。

另外,學校獲資源或津贴,如何使用?家長完全不知,沒有透明度,你可能會說學校如何使用不需公開,對,但是 SEN 的家長覺得自己的小朋友支援不足,小組也不足,調適也當等等,那麽就會想起政府給 SEN 學生的津貼去了哪?為何一點點的幫助也沒有?

學校的支援或幫助往往與家長的期望有明顯落差,而且幾乎沒有減少落差的可能,即是學校有學校的做法,家長有家長的期望,教育局更只是門外看,提供資源、津貼及指引就了事,之後如何做就被看似「話之你」。

所以,筆者認為在津貼學校上,教育局需要監管學校如何使用,或者學校有點良心,盡力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因為他們都是你的學生,他們天生已有不足,你還要取去他們的需要嗎?教育是這樣的嗎?


星期日, 2月 17, 2019

「行路」的快樂

有次看電視節目,訪問鄧達智先生,提及他很喜歡行路,四圍去看人和事,是十分開心的事,我也有同感。

很多人都會去旅行,會去一些景點吃喝玩樂,有些人會比較喜歡地道些的地方玩,可以真正的了解一個地方,這也是旅遊的樂趣,我是喜歡這一種旅行模式,還會像鄧生一樣四圍行路走走看看,看看周圍的景物,可以看到一個地方的文化。當你在一個不是自己熟悉的地方,你走在這地方的大街小巷,停下來望兩望,看看這的人的面貌,可以感受到這地方的文化,你會看到街上的設計或擺設,欣賞下他們的傳統、他們的生活狀況,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其實,在香港外出時也可以行路代搭車,當是一個節目,上班是例外,我們可以看看自己居住的地方是怎麼樣,不只是吃喝玩樂的生活,有時停下來,望望四周,你會更加了解自己居住的地方。當你望著這些人、這些物件、這個環境及氣氛,你就像看著一齣戲,像看著一件藝術品,你會在其中找到你的樂趣。

能夠欣賞人與物,其實是造物主給人的禮物,當你在欣賞的一秒間,其實是將最合適的一刻投入眼,這些是樂趣,因為你懂得去獲得最美的一刻。

「行路」除了欣賞人與物外,還可以強身健體,多走幾步路,人也健康些,既然又可以強身,又可以欣賞造物主的禮物,這不是一件快樂的事嗎?


快樂攝影

攝影,是一件快樂的事,除了是記錄發生的事情,最重要亦是把最開心的、最美最「靚」的一刻拍下來,又可以與人分享,自己日後看看也是開心的。

我喜歡攝影,就是因為可以將最「靚」的一舜間拍下來,展現最美的時刻。另一個原因,攝影可以幫助我減壓,舒緩日常的生活壓力。

以前影相需要用菲林,現在用數碼相機,又環保又方便,影得不好的可以删掉,以往真是要用大量金錢,所以不會影得太多,現在就可以瘋狂影相,瘋狂分享,再加上,現在有很多社交媒體,與朋友分享生活照,非常開心。

我發現要影相就要認真學,當你認真學的時候,你會加了解相機,因為了解相機,你就會影到你想見的相片,那時你就會開心。要拍出傑出的相片,首要是將相機與你的手及眼結合,成為一體,所以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相機,當然首要是自己的興趣。

攝髟除了令我快樂,還會令我在困苦中的工作得以舒緩,所以攝影是一件美事,更何況可以把造物主所造的最美的一刻留住,是多麽的奇妙啊!


星期二, 11月 13, 2018

禮貌

今日談禮貌,正所謂「禮多人不怪」而且禮貌是基本禮儀,是一般行為上的舉動,應該人人都要有禮貌。

禮貌對一些人或一些商業行為更加重要,例如交易買賣,如果賣的一方對買方親切有禮,這些舉動會幫助賣方,因為作為顧客是希望得到好的待遇,那麼客人會再回來買東西的機會大增,而且員工與顧客也感到開心。

有些例子,我去買 Pizza 時員工的語氣及態度都非常之好,所以我也樂意下次再來買;又有一次,那些電話 sales 來電,本來我不會接聽,就算接聽後也很快掛線,但是因為該 sales 的語氣及態度非常好,非常有禮貌,所以,我會有興趣再聽下去。

有好的例子,當然也有差的例子;有一次,我去賣電腦產品的商舖,打算買一件產品,看了又問了店員,最後我說要考慮下,那刻他即時無言及面有難色,心想買東西不是要合心水才買嗎?下次我不想再回來買了。又有些職員對顧客求其了事,毫不客氣,問他們問題完全無心回答,看似我會「幫襯」他們的,那我就走了,去到另一間電器鋪,他們的態度比較好,也很合理,所以我就「幫襯」了。

商鋪職員態度差,無禮貌多的是,而且會影響生意。原來自己的工作間也會有不禮貌的事件發生,同事與同事之間也會有不和,這是非常普遍的事,有一次,應該是機乎每次要找的那個同事,她都會以不禮貌的態度對我,面色也難看,看似我得罪了她,我思前想後都不得其解,難道她生下來就是這樣?我無做錯,別人如何對我,我也控制不到,所以我不會把這事放在心上,免得自己不開心。

其實,禮貌是人與人之間溝通基本的態度,做得好,關係好,做得差,關係差……。人是追求美善,生活安定,為何不把這基本的事做好?

星期四, 4月 19, 2018

《黃金花》看後感

「照顧一個等如別人照顧三十個」沒有誇大,只是別人不理解。

「在黑漆漆的戲院裡,一個大男人多次流下眼淚。」我用這兩句話來形容《黃金花》好看到甚麼地步。

這電影在上年十一月左右上演過,但很快就落畫,而今年再度上演,院商又增多了,與毛姐獲得金象女主角及凌文龍獲最佳新人不無關係。其實香港是商業社會,這類戲的題材很少人會拍,真的感謝導演及所有工作人努力做好一套讓社會認識關於自閉症的電影,特別多謝毛姐及凌文龍精湛的演出,讓我們看到好戲一場,明白自閉症患者及照顧者的辛酸。

有機會於四月十八日入場觀看此電影,先從故事角色講起,因為該電影剛從金象獎獲得最佳新人獎及最佳女主角。兩位真是實至名歸,毛姐的演技爐火純清,幕幕都令人印象深刻,絕對是影后級人馬。新人凌文龍扮演一名患有自閉症及中度智障人士,扮演得十分神似,似乎他很用心去演好這個角色,而他演得這麼入型入格,實在有賴該電影請來一位「自閉症技術顧問」,幫助了很多,能將一位自閉症患者演得非常恰當。

另外,導演的用心真的令人佩服及欣賞,電影的鋪排非常出色,分鏡、配樂及選角也恰到好處。整套戲中,有多個慢鏡來表達主角的無奈,將自閉症患者的照顧者無奈的表情表達得很好。老實說,若不是知名度不高,否則導演陳大利可取下最佳導演或新晋導演獎,那位出色的導演,將來一定有機會。

我特別欣賞此電影有一定原因,主要是拍社會題材,讓社會關注有需要的人,更重要是消除歧視,建立共融的社會。電影講述的男仔光仔患有自閉症及中度智障,父母用盡心力來照顧他,開場的第一幕即看到光仔情緒大爆發時父母非常純熟地處理他。

一般人都有固執的時候,但自閉症患者不是用固執來形容,而是用「超級固執」或偏執(偏激固執);戲中有兩部分表達出來,例如光仔想食蝦條,爸媽不准,他就發脾氣,而且開始自己打自己,又用頭撞向牆,情緒非常激動,這說明自閉症患者的偏執程度。在戲裡,光仔時時發出一些古怪聲音,連媽媽也不知是甚麼,而且又會周身郁,除了睡覺,沒有停下來的時候,所以,這纇人也會有過度活躍問題,而且是嚴重的,所以照顧起來更加辛苦。

電影裡帶出了很多信息,幫自閉症患者及照顧者發聲,讓人明白他們的境況;很多人誤會自閉症跟孕婦生產時有關,戲裡面說明小朋友患有自閉症跟早產無關係,醫學上仍未找到原因。另外,又講到,有些太太們說著小朋友大下大下就會懂事,但這類自閉症卻不會。又講到,主角帶著兒子去找工作時遭人歧視,社會上的確存在。另外,照顧者亦需要朋友的支持,戲中安排了一班太太來幫助主角,同時她們也接納自閉症患者;的確,一般人也需要朋友,更何況自閉症患者的照顧者呢?戲中爸爸因有外遇,又感照顧疲累而離開家人,但電影強調這類人需要父母共存,主角媽媽對爸爸說「我可以無左你,但光仔唔可以無左爸爸。」自閉症患者同樣有情感,只不過他們難以表達出來。戲裡面,光仔經常手執廁紙筒,可能未必有人會留意及明白,其實他們需要安全感,這些細緻位也能安排,導演非常細心,又或是自閉症技術顧問的幫助。

最後,片尾部分的對話,我相信也是最重要的信息,鏡頭後問主角你對光仔有甚麽期望,她答「健健康康地生活」、「白頭人送黑頭人對我們來說是幸福的」。又問照顧光仔辛不辛苦?主角黄金花話「單是教他記媽媽的電話也教了五年」、「照顧一個等如別人照三十個」導出了照顧者的辛酸。

「照顧一個等如別人照顧三十個」沒有誇大,只是別人不理解。

這電影幫助社會關注自關症,除了自閉症還有專注力失調過度活躍症、自閉症譜系障礙症、讀寫障礙及其他弱勢者,多了解、包容及接納,社會就會融和,淚氣也會自然減少。

強力推薦《黃金花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星期一, 4月 09, 2018

患有自閉症的人士與兇猛的野獸般可怕?

今日聽電台聽到一段關於發展商預留部分土地給政府作殘疾人士服務中心用途,當政府建議用作自閉症治療或康復中心用途,發展商則耍手擰頭,我聽到後真覺可笑,笑的就是些無知的人。

原來在現今的社會,患有自閉症的人士與兇猛的野獸般可怕,那些人真的抬舉了自閉症人士。他們怕這些人士其實就是不了解自閉症,甚至不想提,不想知,所以永遠都覺得那些人佷可怕,怕他們麻煩(事實上是麻煩),怕他們搞事(亦有機會搞事),但並不如大家想像得那麼恐怖,就算如此,難道就要將這些自閉症患者趕絕於社會之外?

問題產生於誤會,誤會產生於不了解。有關人士解釋該中心是給了些非典型自閉症或泛自閉症或自閉症譜系障礙或高功能自閉症 (However named),根據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 DSM-5;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自閉症的定義擴闊了,基本上主要包含社交障礙、行為偏執兩個核心特徵,現時說自閉症不再局限於傳統典型的自閉症,亦即是大多數人都害怕的那種。

定義被擴闊了,那些泛自閉症患者非常普遍,不明為何仍然害怕他們,歧視他們?有關人士又說有些自閉症的智商如常人,甚至高過一般人,有些更稱為資優的自閉症患者,為何歧視智力高自己的呢?就是他們的行為偏執?不懂社交禮儀?那歧視的人太幼稚了。

其實,這些朋友需要的只是一些訓練,幫助他們過生活,雖然未必全有幫助,但至少有個希望,如果連這些希望都給這個眼裡只有錢的社會破滅,還有甚麼價值存在呢?所謂的文明社會連他們都容不下,還算是文明嗎?我們的有識之士倡議如何提升小朋友的能力,拿下甚麽甚麼獎,又有沒有關心過弱勢的人?只是渲染成績比賽,就是要賺盡家長的錢!

這班人不是父母管不好而存在,你可以說這些不懂做父母,教他們如何做稱職的父母,孩子就會管得好,自然「自閉症」等等障礙就不存在,但不要抹殺這些障礙存在的真相!

星期一, 11月 27, 2017

啊!好有聖誕氣氛

這個冬天會太冷?可能這個冬天會較冷,會不會更有聖誕氣氛?聖誕節是一個感恩快樂的日子,到處應該唱著歡樂的聖誕歌。

早前有機會同家人到迪士尼遊玩,碰巧孩子們考完試,可以盡情地玩。迪士尼我們也去過幾次,其實沒有甚麼好玩,但有一句話說得好,就是「暫時離開繁華的城市,進入童話世界。」沒錯,城市人有時候真需要離開一陣,休息一下,這樣身心也能放鬆。

今次去迪士尼有點驚喜,就是它為聖誕節做了準備,氣氛十足,有高高的聖誕樹,到處是聖誕節裝飾的擺設,更重要的是有一特備節目,台上有各卡通人物、外國人歌手及Dancer 載歌載舞,非常熱鬧,而所唱的全是英文好聽的聖誕歌,而家台上的對話只有英文與廣東話,感覺親切又開心。其實,英文的聖誕歌真是美妙又動聽,令我感覺良好。

到了晚上,「夜間巡遊」後,樂園還會製造飄雪,好像過了一個白色的聖誕一樣。希望樂園繼續維持安排,不要改變美好的節日氣氛。


星期三, 9月 06, 2017

請問有冇啲 Playgroup 俾半歲嘅小朋友呀?

有日行街的時候,聽到這樣的問題「請問有冇啲Playgroup 俾半歲嘅小朋友呀?」,聽到我也嚇了一跳,六個月大的BB不是抱在媽媽的懷內嗎?原來也要去上Playgroup ,所以近年的幼兒產業發展得非常蓬勃,幼兒學習已去到那麼的早。

換句話說,上學前幼童必須完成幼稚園三年課程,加上N班再加比N班還早的Playgroup 課程,即是要上足五年才上小學;嘩!一個人仔細細個就面對常規的課程,會否太辛苦?可能有些父母一心為了小朋友打好基礎,為將來打算。其實在這些父母心中都希望自己的小朋友比別人的「叻」,因此他們的心態使到小朋友更早上學。人各有志,沒有對錯,但我卻不完全同意,入幼稚園前我沒有送小朋友去Playgroup。而且,將學習環境越推越前,程度越來越,所以競爭越來越大,令到大人同小朋友都很辛苦。

早在七八十年代,我們的讀書年代沒有現在那麼辛苦,可能現今進步很多,科技發達很多,所以人人都努力為自己的小朋友鋪路,但是我總不認為太早給小朋友入學,為何要小朋讀幼稚園用上四五年的時間?為何不給他們更多的玩樂時間?

都是一句「人各有志.」,為了自己的小朋友,不是給他們最多的東西,而是給他們最適合的東西。